下陆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工业强区”到“科创强区”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5-22 09:0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科技改变生活,也改变着工业发展的方向。用科创的眼光看下陆,这个老牌“工业强区”正焕发新的光彩。

在科创力量的推动下,华中铜业实现铜箔厚薄自如闯市场,恒鑫戴上了制造业单项冠军桂冠,哈特贝尔一步步走向高端装备制造业之路……从“工业强区”到“科创强区”,下陆区秉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地位”理念不动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路向“新”。

聚力打造科创平台

日前,大冶有色下属的“有色金属冶金与循环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且进位显著。

这个“优秀”并非出人意料。这个致力于处理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有色冶炼二次资源提取冶金循环利用、有色冶炼废水重金属清洁冶炼减排技术等方面研究的实验室,联手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突破传统技术难题,形成铜阳极泥高效提取硒、碲短流程等多项新技术。

这是下陆区嫁接武汉都市圈科创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高能级平台的一个缩影。

细数家底,2021年下陆区规上制造业企业区级研发平台数还是10家,这几年经过快速增长,该区已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70家,其中省级及以上3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产业研究院6家,其中市级5家、省级1家。

“科创平台已经是我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下陆区创新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骄傲地说。

下陆区还高度重视双创平台建设工作,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提档升级。截至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

链式培育科创企业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下陆区有两条“链”。

一条是科创企业培育链条,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路径,一路扶持企业向“新”。

一条则是“链创协同”机制,围绕铜精深加工、循环经济、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大力推动“链创”协同攻关。

对于两条“链”的培育,下陆区下足了功夫。

瞄准“链创协同”机制,精心组织遴选重点领域技术需求,2024年引导企业成功申报省重点科技项目3项,并推荐5家企业申报市级揭榜制项目。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2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完善科创企业培育链条上,全力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围绕各产业链链主企业,绘制各大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对照产业链供应链图谱抓好关联企业的培育、引进,支持中小企业围绕链主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弥补产业缺位,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高链主企业的市内配套率,提高产业的聚集能力。

在这样的链式带动下,2024年下陆区高企推荐申报认定29家,总数达到79家,较2021年同比增长58%。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5家,较2021年同比增长150%。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7.5亿元,占GDP比重42%,稳居全市第一。

持续优化科创生态

20日,在湖北澈之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沙沙的纸张翻阅声和着打印机的滴滴声,演奏出一曲忙碌的办公室合奏曲。

这是一家发展势头强劲的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澈之泉曾遇到过融资难题,好在下陆区“创新积分贷”政策帮了一把,为企业授信100多万元。

把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摆在突出位置,下陆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不断创新举措,以积分“贷”动科创活力。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黄石分行和邮储银行下陆大道支行,通过“创新积分”为辖区9家企业累计授信3555万元,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为打造优质的科技创新生态,下陆区不遗余力。一方面,强化科技人才引育,一大批科技人才服务举措相继落地。另一方面,向企业推送各类科技惠企政策,送融资、送政策、送培训,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在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一对一”服务引导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2024年促进11家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引导60余家高企通过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记者 张瑾 通讯员 黄越)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