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73岁的周宝平和老伴准时来到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和平社区幸福食堂,他端着盛来的热汤,招呼老伴一同坐下,准备用餐。粉蒸肉、蒸鸡蛋、芹菜炒香干……食堂里的菜品丰富,前来打饭的老人有序排队。
看着老人们大口享用物美价廉的三菜一汤,大冶市民政局养老股负责人刘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近年来,幸福食堂建设相继列入黄石市、大冶市十件民生实事,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里”,幸福食堂从谋划到建设,再到验收、运营,刘俊都身体力行,丝毫不敢马虎。
“社区有多少老年人口?养老需求有哪些?对一日三餐价格的接受区间是多少?这些都是需要实打实考虑的问题。”刘俊说,他喜欢到社区和老人们当面沟通,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开展以来,大冶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为民意识,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把支点建设的实效写进百姓的笑脸。
“热问题”催生“凉方案”
随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全面改革和阳光大课间常态化开展,学生在夏季的运动强度与频次显著提升,“教室太热了”成为师生和家长口中反复念叨的“高频句”。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2025年初,“改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实现空调全覆盖”的目标,被纳入大冶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十件实事之一。
为了确保孩子们在升温前“清凉”度夏,大冶市教育局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安排部署,党组成员、各校校长实时跟踪进度。但是,学校的空调安装不是简单的“安装即可、插电即用”,经费落实、设施改造、部门协调,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该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李志武主动挑起了重担。
新年伊始,李志武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联合供电部门组建攻坚专班,对全市75所小学初中展开“地毯式”摸排,电容扩容工程与空调采购程序并行推进。
施工创新采用“白+黑”交叉施工法,3300万元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全程审计”制度,这场历时四个月的“清凉工程”的背后,是全市党员干部转作风、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随着“清凉工程”的攻坚提速,全市小学初中3072台空调安装工作已全部完成,这场惠及全市万千学子的民生实践从图纸变为现实。
“一线做”服务“零距离”
在大冶市中医医院医保门诊办公室,围满了前来咨询政策的群众。大冶市医保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婕正在耐心地向一位七旬婆婆解释政策。
庞婆婆是一名外省的慢性病患者,长期在大冶居住,每月定期到大冶市中医医院看诊买药。由于是异地参保,庞婆婆每次买药后要去窗口人工报销,手续较为繁琐。
当得知中医院开设了医保门诊后,庞婆婆带着疑惑走进了门诊办公室,请求工作人员帮助。
“婆婆,我帮您在手机上进行异地备案,以后可以直接报销了!”程婕操作一番后,笑着告诉庞婆婆这个好消息。
为进一步提升医保服务质量,今年3月,大冶市医保局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创新开设医保门诊,选派一批专业的医保业务骨干,直达门诊一线,面对面为就医群众提供医保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指导等服务,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干部多跑腿,群众就少跑路。今年,大冶市医保局在黄石地区率先探索实施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参保职工无需提交材料或线下申请,系统自动审核后直接将津贴发放至个人账户,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即时兑现”。
工作方法的创新,折射的是能力作风的转变。大冶市医保局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质效,书写着新时代医保惠民的暖心答卷。
“创新法”留住“回头客”
“小红刺绣以丝线梭织星汉,一针一线续写文明;殷祖古建以榫卯勾连天地,一斧一锯镌刻匠心。”在今年“5·19中国旅游日”大冶分会场暨“我为家乡代言”文旅推介展示活动上,来自大冶市委宣传部的文旅推介官蔡芬别出心裁,以一袭古装入镜,配以辞藻文雅的“邀君书”,向八方宾客递出大冶文旅的魅力名片。
当天,21位大冶首批文旅推介官“持证上岗”,通过精彩的推介展示,全方位展现大冶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代言家乡的热情,提升了大冶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迫切需要广大干部走出“舒适区”,争做“拓荒者”。文旅破圈,干部要会整活儿。
进入6月以后,小龙虾成了名副其实的“顶流”。端午前夕,一条推介大冶市第四届龙虾文化旅游季的视频在朋友圈火速出圈,播放量达10万+,推介人正是陈贵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饶承东。
为了让游客尽享舌尖上的盛宴,饶承东不仅化身“代言人”,用大冶方言出镜为活动宣传造势,还实地探访了解龙虾销售情况,走近餐桌询问游客用餐体验,让游客真正“留下来、愿消费”。
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本质是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考验的是干部的为民意识。只有拿出“把游客当家人”的实诚劲,既能扯开嗓子“吆喝”,又能躬下身子服务,流量自然能转化为“留量”。
随着“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走深走实,大冶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锤炼过硬本领,挺膺担当、躬身实干,听民声、办实事、解难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更强。(记者 万经煌 通讯员 柯珊)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