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在铁山精密智造产业园,机床的轰鸣与焊花的飞溅,交织成现代工业的交响乐章。
入选2025年度湖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是开发区·铁山区高端压铸模具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跨出的坚实一步。该区以高端压铸模具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政策精准滴灌——创新协同共生——生态链式共振”三维发展路径,以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延伸打造以“高端模具材料—模具配件、压铸件、型材—压具模—塑料、五金、无机非金属等模具”为链条的高端压铸模具产业链供应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集群内汇聚了76家模具关联企业,形成以汽车模具及零部件为主导,铝材加工、制冷模具协同发展的“一主体两支撑”产业格局。
形成集群发展新格局
压铸模具被誉为制造业“工业之母”,应用在汽车、电子、家电等多个领域。过去,开发区·铁山区的模具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近年来,该区积极运用“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建设专业化园区、搭建技术共享平台、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等一系列举措,构建了覆盖模具材料研发、精密加工、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重要的模具产业基地之一。
开发区·铁山区高端压铸模具产业集群的崛起,得益于精准的政策布局。2024年,该区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通过技改补贴、人才引进、金融支持等精准举措,成功构建“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作为集群龙头企业的湖北宝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科智能”),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与湖北工业大学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成功突破大型龙门机床在行程与精度方面的技术瓶颈,使得加工精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极大激发了宝科智能的创新活力。通过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该公司成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有效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有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宝科智能副总经理黄亚峰表示,持续提升的品控管理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吸引了更多客户,企业连续3年实现产值稳步增长,今年预计突破2亿元大关。
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截至目前,宝科智能已成功引领产业园内26家企业以及全区60余家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夯实了高端压铸模具产业集群的整体实力。
在优化“软环境”的同时,硬件支撑也同步升级。建成的铁山精密智造产业园,创新采用“厂房代建+设备共享”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38栋标准化厂房,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企业可以“拎包入驻”。这种“政府筑巢、企业引凤”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宁波宁兴特钢、国冶星等行业头部企业入驻,不仅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形成强大的品牌外溢效应,让产业集群的“磁场”越聚越强。目前,全区已集聚模具产业链企业159家。
激活科技创新强引擎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的强大引擎。
在湖北楠田工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工模具车间,0.01毫米精度的精光板加工技术令人惊叹——这一精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较行业标准提升了9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这一突破性成果,得益于集群技术共享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自去年以来,该项目已吸引40余家本地客户,不仅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更实现了园区企业“材料不出园、加工不过夜”的高效协同模式。
宝科智能则以“研发投入不低于总销售收入5%”的战略定力,构建起强大的技术矩阵。其自主研发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在复杂曲面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领先国内市场,产品远销法国、瑞士、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正在研发的“21米动柱式龙门加工中心”预计年底完工,这款高端设备有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目前,该企业已累计获得40项专利,并成功打造自主品牌“宝烽数控”,成为行业标杆。
当个体创新汇聚成集群势能,“头部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集群化优势不断放大。
目前,集群构建了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壁垒。近3年来,该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8.14亿元、179.24亿元和201.28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2%,创新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构建产业协同生态圈
在铁山精密智造产业园,“园区内循环”模式正逐步重塑产业生态。随着楠田智能机床制造及模具钢深加工项目的顺利投产,周边企业告别了“跨省采购原材料”的历史,实现就近采购,不仅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还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湖北聚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宝科智能的“邻距离合作”极具代表性:前者采购后者的生产设备,构建起“设备定制——工艺协同——质量共控”的闭环生态体系。
作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宝科智能的主导产品“模具专用数控加工中心”以42%的省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其生产的“加工中心”不仅为园区近10家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设备,更通过“链式创新”有效带动产业链向高端领域延伸。
产业链协同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集聚,更在于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
开发区·铁山区精心搭建“高校智库—企业需求”对接平台,成功引入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优质智力资源。通过“科技副总”“院士专家行”等创新机制,该平台为集群企业累计培育200余名高端人才,引进100余名专业人才,合作研发出30余项技术专利。
依托铁山精密智造产业园构建的“核心企业+配套企业”链式协作体系,全区76家上下游企业通过设备共享等创新模式,实现模具设计、铸造、热处理等环节的高效协同作业,将生产周期缩短30%以上,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该区还搭建国家特殊钢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组建模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并共享创新资源,为集群企业提供设备共享、检验检测、产品设计等全方位服务。
开发区·铁山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书彦介绍,铁山精密智造产业园作为集群发展的核心载体,采取分步实施策略进行扩容升级。目前,一至三期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即将竣工的四期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配套,五期项目则将规划重点聚焦于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与高端机床制造,计划总投资达20亿元,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收20亿元。
依据规划,在未来3年内,开发区·铁山区聚焦高端模具材料制备、模具成型加工和大型复杂模具设计等重点领域,致力于智能化压铸模具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3D金属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推进模具制造的智能化进程,力争产业集群总产值、企业数量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程丹 实习生 刘欢欢)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