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石纺机落幕,山力科技产业园将带来先进产业集群 “工业锈带”迎新生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10 09:01]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再见,黄石纺机。你好,山力科技产业园!

7月9日,随着纺机地块法拍“落锤”,黄石纺机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缓步走下历史舞台,山力科技产业园带着上下游产业链阔步而来。

“腾笼换鸟”“一退一进”,盘活了低效闲置资产,引入了先进生产力集群,更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让下陆区建成高品质宜居新城区和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路径愈发清晰。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业锈带”重焕新生中,下陆区一路闯关,啃下“硬骨头”,让辖区内先进生产力实现“内循环”,还创新土地招商联动盘活,实现多赢共赢局面。

迎难而上 攻坚破局

黄石纺机,对于老黄石人来说,这是一个闪耀着荣光的名字。

上世纪60年代,纺织工业部将上海印染机械厂一个车间内迁黄石,建成国营黄石纺织机械厂,成为当年黄石六大央企之一。

那时黄石纺机技术过硬,拳头产品丝光机畅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一度成为全国纺织机械工业的排头兵。

“我是1992年进厂的,正赶上纺机最鼎盛时期。”黄石纺机老职工杨志刚回忆道,那时进厂员工都会发一个印着“纺机”字样的布包,背着这个包出门,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2002年以后,随着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爆发,曾经的“排头兵”渐渐掉了队。虽然经历了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兼并、民营资本入资等多轮改革,但纺机始终难挽颓势,企业停产后债务日重。

在政府支持下,黄石纺机多次“自救”,然而因为过重的历史“包袱”,无论是房地产入驻还是国有平台收储,往往卡在最后一个环节,无疾而终。

“常见的资产盘活一般是把‘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以租赁、房地产开发、文创活化等模式进行改造焕新,但这不是我们要走的路。”下陆区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攻坚专班指挥长曹建国表示,对于这个地块,下陆区一直定位明确,坚持工业发展不动摇。

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破局唯有破产。

2024年9月,下陆区迎难而上,运用府院联动机制,与下陆区人民法院构建跨部门协同治理范式,快速稳步启动破产程序。

今年以来,下陆区成立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攻坚专班,高效推进破产工作。

在整个破产清算过程中,纺机地块的招商从未停止,攻坚专班先后招引、接待了20多波客商,他们有的产业定位与园区不符,有的进驻意愿不强,总有不合意之处。

这时,决策者的目光跨过发展大道,望向商贸繁荣的团城山,在这片新兴的宜居城区中,还有一颗闪耀的工业明星。

一子落下 满盘皆活

7月9日,黄石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力科技”)从下陆区人民法院拿到拍卖成交确认书后,山力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

“感谢下陆区委、区政府的真诚相邀!”山力科技董事长李运城感慨道,企业原定发展方向是逐步降低产能,向研发型企业转变。如今进驻产业园,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5年前,山力科技在团城山扎根,一路发展迅猛,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成为金属板带深加工领域的“国字号”技术标杆。

随着团城山发展定位的转变,周边企业相继搬离,山力科技成为该片区最后一家工业企业。

就在山力科技谋划转型时,下陆区委、区政府抛来橄榄枝:“纺机地块处于城市腹地,交通便利,可以说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真正打动山力科技的,是下陆区多年来的倾心帮扶。更重要的是下陆区解放思想、敢于作为,在土地招商中联动布局,扫清了企业最后的顾虑。

下陆区将此次出让的纺机地块、即将腾挪的山力科技地块、与山力科技相邻的东舟重工地块,通盘考虑,联动布局,盘活资金,实现一子落下满盘皆活。

新签约的山力科技产业园项目,聚焦金属板材处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通过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科研中心及配套产业集群,打造“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市场应用”一体化产业链。

“我们将以链式思维整合上下游资源,构筑‘产业森林’共培育模式,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李运城说,预估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就业300人以上,将持续为下陆区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接下来,攻坚专班将迅速转变为服务专班,积极对接服务山力科技产业园,带动全域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记者 张瑾 通讯员 唐上游)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