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回应民生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2日,我市召开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政府办就相关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团市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部门分别结合各自职责,回答了记者的有关提问。
2025年,我市确定了就业帮扶、社会保障、教育减负、医疗惠民等十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十大民生项目48个分项已全部开工,2701个子项已开工2456个,子项开工率90.93%,子项完工1710个,完工率63.31%;完成投资21.67亿元,投资完成率69.32%。其中,开设爱心托管班、扩大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等8项实事已提前“交卷”,占比16.67%;支持灵活就业3万人等15项超时序进度,占比31.25%。
就业帮扶更精准
社会保障更温暖
全市征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3185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10.62%;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7345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230人,支持灵活就业21787人;持续开展“人社敲门服务”,帮助企业招工稳工4226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4.52%;加大创新创业信贷支持力度,新增返乡来黄就业13708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1.96%。
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司法救助、医疗救助等88486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442.43%。为经济困难群众和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案件3960件,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温度;建立完善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持续提升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质效。
“老少”关爱更全面
教育环境更优质
市养老服务平台政务服务核心功能模板完成搭建,平台新增注册用户46294人、完成服务工单88143单。已为67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建基层骨干老年学校10所,新增教学点位78个;已开设爱心托管班496个,托管青少年16505名,完成年度任务的150%,有效缓解青少年假期“看护难”问题。
持续改善教学环境,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空调全覆盖;新增公办高中学位1000个,逐步扩大普通高中录取率;新改扩建学校5所,白马山第二小学9月1日即将投入使用;实行“校长、家长”陪餐制,全市各中小学校长陪餐1.15万余次,家长陪餐1.1万余次,同餐守护校园“小饭桌”。将肥胖、脊柱侧弯作为学生健康体检重要项目,并对2025年春季学期城区四年级以上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通过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等措施保障学生体育活动,全市中小学校体育活动课时达标率达91.1%;进一步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目前全市共有351052名学生参与“校外5课时”实践活动。
医疗政策更惠民
住房条件更改善
已为4782名孕妇提供免费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大力提高居民生育医疗保障待遇,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生育医疗费用由定额补助调整为按住院报销,已惠及9859人次,医保基金累计支付2456.86万元;将部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目前惠及1762人次,医保统筹基金共计支付349.71万元;今年已完成村医培训2323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232.3%;全市430家村卫生室完成一体化建设,并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全市92.4%的村卫生室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33.3%达到推荐标准,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问病不出门、首诊在基层、用药得实惠”。
已筹集保障性住房5274套,其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96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309套。源建里等50个老旧小区已开工改造,其中8个已完工、惠及居民4487户。加装电梯项目已开工296部,开工率92.5%;已完工217部,完工率67.81%;电梯以旧换新项目已开工380部,开工率100%,已完工167部,完工率43.94%;打造“宁静小区”示范点12个,推动更多小区实现“夜深人静”“睡得安心”。
隐患整治更彻底
人居环境更舒适
着力实施城区危旧房改造,推动D级危房动态清零,“人房分离”率达94.74%;新改建污水管网74.38公里、改造污水管网混错接3472处、修复管网缺陷1757处。对18处城市内涝积水点改造完成,实现“雨停路干”。已为28402户液化气居民免费安装“三件套”,筑牢居民生活安全防线。
新开工12个嵌入式口袋公园;实施“花好月圆”花城计划,已建成示范路建设2条、花径小路8条、小微绿地15处;新安装农村太阳能照明路灯1100盏;新建“四好农村路”455.651公里;完成2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178个室外弱覆盖区域和107个信号较差地下车库信号完成提升;684个老旧小区已加装电梯移动信号覆盖率实现提升,覆盖率达89.06%。
文体生活更丰富
便民服务更贴心
举办“周末百姓大舞台”“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863场,各类体育赛事活动74场;打造未苏湾、王家湾等新型文化空间20个,其中12个已完工并对外开放;提档升级10个基层文化站(场)。聚焦群众“健身去哪儿”,新建各类群众身边健身场所65个;加大“文惠卡”发行力度,积极引进优秀文艺剧目展演,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改革,目前政策和服务“免申办”事项已实现75项。17个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加快实施17个村一体化供水入户工程建设。完成6个高山地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提升约0.8万高山地区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物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评选A级以上物业服务企业141家。
(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