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点石成金地激荡时代强音 ——全国“学习强国”红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动黄石观察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9-13 08:26]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金秋九月,黄石大地迎来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事。这座以“点石成金”闻名的城市,再次汇聚全国目光。

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起的“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红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动,将竞技舞台设在黄石,吸引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们带着各地精彩的红色故事汇聚于此,以“学习”之名,行“强国”之实,成为了一场现象级文化事件。

红色盛会:

以学习之名,赴强国之约

9月8日,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主办,“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学习强国”红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动在黄石正式启幕。

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参赛选手、代表及审读专家,共同参与这场集思想深度、艺术感染力和时代观察力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盛会。当日下午至晚间,视频类、宣讲类作品遴选紧锣密鼓展开。审读专家从54件参赛作品中细致甄选,最终遴选出一批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9月10日,活动重头戏——红色旅游故事集中展示在黄石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厅拉开帷幕。12件获奖的优秀宣讲、视频作品依次亮相,以饱含深情的讲述、鲜活生动的视听画面,再现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迹与感人瞬间,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现场掌声不断,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宣讲类二等奖获得者、吉林选手康家硕感慨道,为准备讲稿,自己查阅了大量史料,每一次练习都是与革命先辈的“隔空对话”,让书本上的红色历史变得可感可触。“活动中,我从讲述者成为倾听者,对烽火岁月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使命感与荣誉感愈发强烈。”这番话道出了众多选手的心声。

“这是以‘学习’之名,行‘强国’之实的精神盛会!”本次活动冠军、广西选手陈竑任补充道,“我们因红色故事相聚黄石,在聆听与讲述中,‘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实际行动——我们在这里学习先辈信仰,用感人至深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

黄石范式:

红色文化与工业文明的交融互映

此次盛会为何落子黄石?深度调研给出了答案:讲述者们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红色故事,而黄石则以其厚重的红色家底,为这些故事提供了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现场。

活动举办期间,一场深度调研同步开展。9月9日,选手与代表们走进了素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首府”之称的阳新县龙港镇,先后参观了龙港革命旧址与纪念馆。泛黄的历史照片、承载记忆的革命文物、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让选手及代表们驻足凝视、拍照记录,沉浸式感受红色历史。

漫步青石板铺就的红军街,触摸40余处革命旧址,众人仿若回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在彭德怀旧居,当讲解员提及红三军团历史与在遵义牺牲的先烈邓萍时,来自贵州遵义的选手孔霞难掩激动,动情上前,即兴讲述邓萍英雄事迹,让全场动容,赢得热烈掌声。“我的爷爷曾是彭德怀的传令排长,后担任红三军团侦察参谋。”孔霞说,这份渊源让她与黄石格外亲近,未来会再来黄石深入追寻红色历史。

当日下午,调研团转场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三千年前的采矿遗迹与青铜文物交相辉映,古人的矿冶智慧令人惊叹。国内首部博物馆戏剧在此上演,让观众“穿越”至先秦,亲历楚王冶铜盛景。“黄石把工业遗产、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融合得真好!”西藏选手尼珍作为话剧演员,对博物馆戏剧格外关注,“用戏剧活化历史,既守护和传承了文化,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黄石经验’,活动选址黄石正是对其文化底蕴与发展成果的认可。”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石的“红色旅游”不搞单打独斗,而是与工业遗址、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形成“红色+工业+旅游”的发展新模式,为全国红色文旅融合提供了新范式。

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玲在活动致辞时,也勾勒出黄石传承红色资源、推进文旅融合的努力与愿景。她强调,“黄石将以此活动为新起点,在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赓续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中打造精神高地;在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中建设文化强市。”

传播赋能:

让红色故事破圈生长

如何让红色故事传播得更远、红色基因更鲜活,本场全国性红色主题活动在传播赋能上走出了一条破圈新路。

活动期间,黄石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大量实时报道,以图、文、视频全景呈现活动盛况。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荆楚网等省级媒体也深入一线,通过短视频展播等形式扩大传播效应,让更多人透过镜头感受黄石的红色底蕴与活动热度。与此同时,参会的27个省份的媒体平台也纷纷参与报道,达到墙内开花墙外也香的效应。

赛事结束后,12件获奖作品还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及各省媒体矩阵同步推向全国,实现“一次创作、多端传播、全域覆盖”,使红色教育“润物无声”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湖北省讲师团主任姚亭华表示,湖北各地将牢记嘱托,持续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依托革命遗址遗迹与重大历史事件,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业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总编辑农涛在颁奖典礼上,提出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的三个路径:一要深挖红色资源,把红色记忆从沉睡的史料加工成生动的故事,让红色基因“活”起来;二要创新传播方式,以微叙事激活大历史,用微短剧、AI、AR等新表达新技术,让红色文化“潮”起来;三要培养人才队伍,将红色旅游故事与身边生动实践贯通,用小切口诠释大道理,让红色血脉“燃”起来。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参赛选手中“90后”“00后”占比颇高。这些在数字时代长大的年轻人,用青春语态重构红色叙事,用贴近同龄人的视角解读红色精神,为红色文旅注入了青春活力,也让红色故事在年轻群体中真正实现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

黄石回响:

赞誉满途催奋进 红色火种向未来

作为此次全国性活动的东道主,黄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城市特色与创新发展理念,赢得各方赞誉。

广东代表队选手刘佳浩对黄石的生态环境与人文风情赞不绝口,“天蓝水绿、风景如画,黄石人民的热情好客,还有城市传承红色文化的努力,都让人印象深刻。”吉林代表队选手康家硕则表示,原以为黄石仅是“青铜古都”“工业重镇”,实地感受后,被这座“刚柔并济”的城市深深吸引。调研了阳新的红色文化与大冶的古铜矿遗址后,他对黄石“点石成金”的城市口号有了全新理解——“这里的‘金’,既是青铜的灿烂,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的光彩。”

不少嘉宾称赞了黄石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矿冶文化的有机融合。“从革命旧址中汲取信念与担当,从古铜矿遗址中领悟创新与传承。”陕西代表队常森表示,黄石打破传统旅游或工业旅游单一的参观模式,将红色文化的坚定信念与工业遗址的创新进取相融合,极大丰富了精神体验,也让她深刻领略到城市的独特品格。

“我对这座英雄之城、工业之城充满敬意。”荣获宣讲类二等奖的四川队选手邓源作为在川湖北人,深感此行意义非凡,“这里英雄多、故事多、好资源多,而用好资源,讲好故事,黄石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活动虽已落幕,但那些经由黄石淬炼与传扬的红色故事,正如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撒向大江南北。它们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最终生长成强国复兴的磅礴力量——这也正是此次相聚黄石最为珍贵的收获。(记者 顾文娟)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