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续两年列入省级民生实事的重点项目,黄石市2025年窨井盖整治提升工作目前圆满收官。全市共完成新型防沉降窨井盖更换改造3515套,完成率达117.17%,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从“安全兜底”到“文化赋能”,这批兼具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小井盖,不仅消除了市民出行隐患,更成为展现黄石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微景观。
井盖换新万余套
自2023年启动《黄石市城市窨井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以来,我市以“先主干道后次干道、重要交通道路优先”为原则,累计更换新型防沉降窨井盖超过1万套。
其中,2024年完成5846套(完成率146.15%),2025年完成3515套,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省级任务,老旧井盖沉降、破损、异响等问题得到系统性治理。
今年改造范围覆盖颐阳路、黄石大道、金山大道等重点路段,全部采用省住建厅推荐的宽边防沉降井盖。这种新型井盖通过“井座与调节环承插连接+法兰盘式上盘面”设计,有效减少车辆碾压时的震动与噪声,解决了传统井盖易沉降、易破损的痛点。
变身城市微景观
为实现长效管理,黄石从法治、技术、协同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
立法与标准先行。2025年完成《黄石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管理办法》起草,编制《市政设施养护技术导则》《窨井盖安装标准化施工图》,对井盖材质、施工工艺等12项指标作出规范。
跨部门协同监管。9月联合公安、交通等6部门印发《窨井盖建设及维护管理规定》,建立“权属清晰、责任明确”的闭环管理机制。
文化元素融入。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各城区井盖融入地域特色——市本级雨水井盖上绘制西塞山美景,配文“山水宜居之城·黄石”;黄石港区井盖印上朝阳阁图案,西塞山区则以“西塞山前白鹭飞”诗句装饰,让不起眼的市政设施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载体。
智慧管理护安全
为民办实事的脚步从未停歇。市政部门拟申报将窨井盖整治列入2026年市级“十件实事”,计划更换改造3000套,持续守护市民“脚下安全”。
同时,市政部门将逐步建立运管服平台窨井盖专用场景,完善“一盖一档”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窨井盖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在主要道路试点加装感知设备,提升事故预警能力,并推动燃气、供水、电力等权属单位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城市道路井盖标准化统一。
从“安全刚需”到“品质提升”,黄石以小井盖为切口,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更具细节。
当市民漫步街头时,脚下的每一处平稳,都藏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用心。(记者 丁欢)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