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石民营经济活力迸发,不断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27日,在我市召开的深化“小切口”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就“深化‘小切口’改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相应工作情况。
“两增一减”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我市迭代出台了《黄石市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推动支点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了31条具体举措,总体落实进展顺利,特色亮点主要表现在“两增一减”。
改革成效增多。我市承担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领域改革试点项目,从2022年的21项增加到2025年66项。其中,“一窗通办”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应急服务驿站”等改革事项入选全国典型经验推广;“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智能交易”改革加快推进,试点项目交易平均周期提速超70%,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环节压缩40%以上。
惠企措施增多。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4.29亿元,办理银行保函替代涉企保证金业务189笔,释放企业保证金6.36亿元。研究出台支持民间投资办法,制定发布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的“三张清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特许经营等领域投资,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9.9%,居全省第1位。
涉企检查减少。全面梳理明确行政检查主体426个,涉企行政检查事项1239项,构建权责清晰的检查体系。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将企业划分为四档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建成上线“扫码入企”系统,实现执法监督可溯源、市场主体可评价。大力推行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截至9月底,市本级柔性执法办理案件4.8万件,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
多措并举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已成为推动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强化运行监测、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产业提质等举措,我市多措并举稳主体、强产业、提信心。2024年,黄石在全省率先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实有民营经济主体36.4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
我市坚持以融合促创新、以融合促转型,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居全省第二;新获批省级专业型研究所1家,实现零的突破;截至上半年,全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28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19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8%。同时,我市抢抓入选国家级、省两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契机,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市共有400余家企业参与试点改造,其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2026年底将全面完成任务。
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我市连续4年坚持每月举办“企业家早餐会”,累计解决难题近300个,连续11年开展“双千”活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近万个,办结率超90%。同时,我市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三项信用贷款,截至9月末,全市三项信用贷款共计放贷约110亿元,全市普惠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27%,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创新服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我市广泛运用线上线下招聘等方式,服务重点企业招工5.22万人,新增来黄留黄就业高校毕业生2.15万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7045人。目前,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我市组建了专业化信息采集团队,建立“企业主动提供+专人筛选采集”双重机制动态更新岗位。今年以来,企业通过新媒体线上发布岗位数6609个、岗位招聘人数81332人,同比增长101.43%、93.64%。“就业帮”小程序上线一年来,注册企业达到3497家、个人用户达到4.95万人。
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和零工驿站,我市持续推动人力资源供需两端充分对接。建成零工驿站56家,今年以来已提供各类灵活就业岗位6.83万个,促进达成劳动关系超过1.8万次。通过“就业大篷车”活动,深入阳新、大冶31个乡镇200余个村组循环开展招工宣传。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61场,组织企业564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3万个。
坚持“就业长在产业上”,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我市聚焦建立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机制。推动职业(技工)院校与重点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0余个、产业学院16个,联合开设订单班30余个。深化区域劳务协作,与湖北恩施、河南信阳、山西长治等地建立深度劳务协作关系,累计为企业送工超过5000人次。
深化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我市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全生命周期改革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流程再造减环节,办事环节压缩40%以上,部分事项实现“立等可取”。聚焦“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100余种高频电子证照“免提交”,线下让群众平均等待时长缩至10分钟内,线上依托省一体化平台等,让企业异地拓展市场、群众异地办事更便捷。
此外,我市印发《黄石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方案》,构建起“1+6+N”市县乡三级涉企服务体系。全市服务生态初步成型,线下按照“四区八窗”等设置,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线上依托增值化服务平台,聚合各部门涉企功能;“招商数字地图”助力企业追加投资,中介服务帮助企业大幅节约成本;联动相关部门,建立惠企助企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科创下午茶”“企业接待日”等活动。
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基础,我市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全面体检”,全市办事指南准确率从97%提升至100%;按“应减尽减”原则梳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每周比对更新”动态机制,确保线上线下办事标准、流程、材料“三统一”;100个政策服务事项实现“免申即享”;将20个高频民生事项下沉村(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聚焦企业开办、异地就医备案、公积金提取等高频需求,统一跨域办事标准,实现“异地办事如同本地办”。
记者 王璐 肖琼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