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刚果(金)的高原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列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丰沛的光能不断转化为清洁的电力。
由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五冶”)自主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刚波夫光伏项目,于今年10月上旬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这家传统工程建设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迈出战略性转型的关键一步,也为中非绿色能源合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加快跨界转型
作为有色金属工程建设领域的一支铁军,中国十五冶深耕行业数十载,在国内外承建了众多标志性项目。然而,面对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与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如何突破单一工程建设业务的天花板,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在践行“立足有色,跳出有色”发展策略中,中国十五冶确立了向新能源等领域拓展的转型思路。刚波夫光伏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先手棋”。
“这不只是一座光伏电站,更是我们从‘工程服务商’向‘综合运营商’转型的里程碑。”项目负责人李哲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不仅要‘建得好’,更要‘投得好’‘管得好’。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正在积累全生命周期运营经验,为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项目采用“建设+运营”模式,中国十五冶将负责长达数年的运营维护,确保电站长期稳定运行。这种深度参与,让中国十五冶能够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展现中国智慧
刚波夫光伏项目的使命,是为当地中色刚波夫矿业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保障,解决刚波夫矿业生产对稳定供电的迫切需求。
项目在系统设计上精益求精。容量达85兆瓦时的储能设施,可以根据用电负荷灵活调整充放电策略,确保供电稳定不间断。10毫秒内无缝切换的能力,能保障关键生产设备不停机,满足现代化矿业生产对电能质量的苛刻要求。
为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完成,驻扎非洲的十五冶一线员工付出了艰辛努力。面对复杂的设备清关流程和繁琐的施工组织推进,这支高度专业化的队伍迎难而上,提前介入、优化流程,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高效联动机制,不仅将清关周期缩短近半,还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仅用60天就完成了光伏阵列的全流程安装,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自项目成功送电以来,日均发电量稳定在3.3万度左右,首年预计发电量约4952万度,可有效满足刚波夫矿业的大部分用电需求,显著降低其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和运营成本。
助推中非合作
刚波夫光伏项目的成功,具有多重示范意义。
它成功探索了一条传统工程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向新能源领域战略性转型的可行路径。通过该项目,中国十五冶积累了宝贵的投资、建设、运营经验,培养了专业化团队,提升了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该项目是中国支持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具体行动。它减少了当地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刚果(金)带来了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就业机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携手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未来的生动写照。
中国十五冶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刚波夫光伏项目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广阔的市场,持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企业的智慧和力量。(记者 王璐 通讯员 郭小勇)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