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服务体系—— 守护“银龄”幸福生活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1-15 09:09]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养老托育服务等关键举措。市人社部门聚焦群众“怕错过、不会办”的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痛点,将“养老认证进社区”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创新构建“多维覆盖、精准直达、智能便捷”的资格认证服务体系,截至10月底,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认证率达到99.82%,让众多退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暖心的社保服务。科技赋能“数智服务”更便捷

在解决养老认证难题上,市人社部门首先从科技赋能入手,让数智服务为认证提速。今年8月份,在省社保中心支持下,我市成为省内率先推广支付宝“碰一碰·资格认证”服务的城市之一。

“以前用手机找认证程序得半天,现在对着标识牌碰一下,十几秒就办好了!”在今年10月下旬“2025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现场,参与体验的老人们围着“碰一碰”标识牌争相尝试这项新服务。

目前,全市140多个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党群服务中心布设“碰一碰”标识牌,推广支付宝“碰一碰资格认证”服务,整个过程最快15秒完成,彻底告别“找程序、填信息”的繁琐流程,实现“NFC碰牌即办、扫码快速认证”。目前,已累计服务退休群众4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人社部门还打通公安、卫健、交通等部门数据渠道,整合公交老年卡、卫健医疗就诊信息等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自动比对核验退休人员身份状态,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截至目前,已有12万余人通过“静默认证”,让认证“无感办、静默办”成为常态。

立体宣传“政策触达”更精准

“以前总担心忘了认证影响养老金,现在短信提前提醒、海报讲解,真是太贴心了!”胜利路社区居民杨庆梅的感慨,正是我市资格认证宣传实效的生动体现。

科技赋能让认证更便捷,立体宣传则让政策精准触达每一位有需要的市民。为打通政策传递“最后一公里”,市人社部门打造“线上+线下、节点+日常”的宣传矩阵,让认证知识主动“找”到群众。

线上,工作人员依托社区居民微信群推送《致离退休人员的一封信》,用图文、短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认证流程;线下,借重阳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养老认证进社区”活动50余场次,通过张贴海报、现场演示等方式宣传社保政策,做到“抬头能见、驻足能懂”。不仅如此,人社部门还将认证操作指南制成短视频,在城区近600台公交、出租车的屏幕上滚动播放,让市民在出行途中就能学会认证方法。

针对可能出现的认证超期问题,市人社部门依托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立动态筛查预警机制,对即将超期的人员提前3个月发送短信提醒,短信中不仅明确认证时限,还详细附上服务渠道、操作流程等信息。

今年1—10月,全市累计发送提醒短信12万多条,有效引导群众从“被动等待通知”向“主动提前认证”转变。同时,在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网点、社区党群中心等场所,组织由“社保专员+银行骨干+社区专干”现场答疑,手把手指导操作,实现宣传引导与精准服务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服务下沉“服务保障”更暖心

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老年群体,市人社部门则通过服务下沉,织密兜底保障网。“多亏网格员上门帮忙,不然我这腿脚不方便,真不知道该怎么完成认证。”10月28日,家住黄石港区楠竹林社区89岁的独居老人王爷爷在社区网格员的帮助下完成认证后,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

为满足老龄化加深带来的特殊需求,市人社部门建立了“市级、城区、街道、社区(村)、代发银行”五方联动服务机制,依托8大养老金代发银行的120个服务网点和城区140个社区(村),通过权限授权、业务培训等方式,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的暖心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资格认证等社保业务。截至目前,银行和社区已累计协助3万余人次完成认证。

针对高龄、失能、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市人社部门还建立了“社区摸排+台账管理+上门服务”机制,动态更新特殊群体台账,组建“爱老助老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上门认证”专项行动,累计为1500余名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切实打通认证服务“最后一米”。

从高效率的数智升级,到多渠道的政策宣传,再到零距离的上门服务,市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服务温度融入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细节。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健全完善认证服务体系,让养老保险资格认证不仅成为守护基金安全的“防线”,更成为传递政策温暖、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桥梁”。(记者 丁欢 通讯员 贾延)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