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金海管理区女儿山上,万亩茶山陆续长出嫩绿新芽,迎来2025年春茶采摘季。茶垄间,茶农们腰挎竹篓,指尖翻飞,一个个嫩芽被轻轻采摘下,放入茶篓里,也将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今年茶叶长势很好,茶青又肥壮又匀称。”3月30日,茶农费世昌雇请30多名工人帮忙采茶,仅用了大半天,鲜叶就装满茶筐。“春茶季节性强,一天一个价,等不得。以往这个时候肯定要带着鲜叶到处找加工厂,现在山下就是茶叶加工厂,每天采摘多少就能卖多少。”费世昌语气里满是从容。
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中,茶叶产销链上的茶农、茶企等主体大多“各自为战”。茶农坐守种植端,茶青采摘上市后,或坐等商贩上门收购,或哪价高就送往哪卖,四处奔波。茶农常常饱受“提篮小卖”之苦,收益没有保障。
“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加工出来的白茶有着条索均匀、汤色明亮、味醇香郁的特点,其实不愁市场销路。但过去各家各户茶叶均以自产自销为主,效率低,质量也参差不齐,卖出的价钱不尽如人意。”金海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柯贤宋说,让产销环节各主体更紧密联结,是该管理区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的初衷。
去年,黄石市金海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市场探索者,接管女儿山下的茶叶加工厂,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茶厂、基地与农户紧密相连。如今,茶农收入有了保障,金海白茶的品牌也愈发响亮。
“茶厂整合了管理区的茶青资源,打造出金海白茶、黄金叶、黄金芽、奶白茶等系列茶产品,大大提升了金海女儿山白茶的市场辨识度。”柯贤宋说,通过统一加工、统一品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加工环节损耗率降低,新鲜茶叶的市场需求量和收购价格水涨船高,直接带动了茶农收入增长。
下午4点半,茶农们陆续赶到加工厂交茶、上秤、装筐、登记,个个喜笑颜开,满意而归。“往年从雇采茶工这一步开始,小到炒茶加工、茶叶运输,大到带着茶叶去外地交易市场的路费、住宿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费世昌说,现在茶农只需把茶青卖给茶厂,由茶厂统一加工销售,不仅省心省事,价格也更有保障,“按照去年的产量计算,今年我家70亩的茶园可以多赚6万元。”
“无论是手工制茶还是半机械制茶,茶叶品质主要依赖制茶师傅的手艺和经验,这就有可能导致成品茶叶品质不一、市场销路受阻。高品质才是茶叶畅销的关键。”黄石市金海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闵俊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茶叶加工生产线、杀青机、色选机,通过多次试验优化设备参数,确保高品质茶叶的稳定产出,目前日产干茶可达3000斤。
一批批茶青从茶农手中交到茶厂,制茶车间里机器轰鸣不断,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经过摊青、杀青、风选、回潮、理条、烘干、色选等工序,一片片鲜嫩的茶叶在机器上跳动,齿轮转动间,茶农增收大计稳步推进。(记者 鲁冰儿)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