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还地桥东方名居,为小区业主送去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
东方名居自2015年建成后,因开发商遗留问题,164户居民始终无法办理产权证。为不让历史遗留问题再留给历史,大冶市资规局针对房屋验收历史“死结”,主动协调住建、属地政府等部门单位,逐一完成小区不动产权证登记相关手续。据悉,针对因历史规划缺失、权属不清、手续不全导致的“无证房产”难题,大冶市举一反三,探索构建了“三级联动+三到位”服务模式,先后化解了海雅二期、实验中学BCD栋、还地桥东方名居等30余个小区的办证难题。
据大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党建+业务”融合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保护产权、服务民生”为己任,以“依法、便民、优质、高效”为导向,深化登记改革,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登记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纸质资料”到“共享获取”、从“窗口排队”到“指尖办理”的服务升级“加速度”。
同时,该中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探索升级服务模式。推进综窗改革,聚焦服务效能提升与流程数字化重构,打破部门壁垒,联合税务、住建等部门,持续优化“一窗通办”窗口服务,并打通系统平台,数据信息互推,升级“一窗联办”和“一事联办”机制,有效实现了业务审核、交易和税收申报核查结果、登簿等流程全程“数据跑路”……水电气网一体化过户、继承赠与公证、离婚析产等业务“一窗联办、一表申请、一套资料、一次办结”。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还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体系,通过全城同标实现“全域通办”,依托一体化协同办理平台实现“武汉1+8都市圈跨域通办”,并将业务延伸至金融、公证、民政等110余个便民服务点,积极推行农村不动产“就近办”,积极推进二手房“带押过户”,积极推动“电子证照”普及应用,以技术革新推动服务升级,努力打通不动产登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此外,该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设立“首席服务员”,实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不动产登记等105个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推行工业用地分割登记,从多部门分别踏勘现场、收取资料,优化为不动产登记中心牵头联合踏勘现场,收取一套资料,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全面推广国有土地使用权预告登记业务、交地(房)即交证等系列创新措施,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护航企业发展。
以后,该中心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探索“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场景延伸,以更智慧的体系、更暖心的服务、更坚实的担当,为大冶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孙立飞 柯思豪)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