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西塞山区文旅局发布消息,在西塞山区原源华煤矿发现吴运铎工作过的车间旧址,这是该区在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收获,拟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
原源华煤矿吴运铎车间旧址位于黄思湾街道桐厂社区,是一座近现代工业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呈规整矩形,长约20米、宽约10米。红砖墙体搭配红瓦屋顶;斑驳墙面布满岁月痕迹,木质屋顶虽显沧桑却结构完好。置身其中,往昔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仿佛就在眼前。现存车间旧址保存状况良好,保留的时代特征使其成为解读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吴运铎(1917年—1991年)是我国兵工事业的重要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30年,在著名矿师陈定安的安排下,吴运铎跟随父亲来到黄石石灰窑(即后来的西塞山区),进入富源煤矿(后并入源华煤矿)电机车间当学徒。其间,他利用车间阁楼设立“实验室”,用破木箱当书桌研读工业丛书,自学机械原理。他通过维护煤矿空压机、电机等设备,掌握了机械传动、金属加工等实用技能,为后期改造军工设备奠定了基础。
1938年秋,因抗日活动遭通缉,吴运铎离开黄石。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修械所开始军工生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他研制出枪榴弹、地雷、平射炮等武器,被誉为“枪炮大王”。1941年在淮南建立子弹厂时,他运用煤矿常见的皮带传动技术改造车床,部分改造灵感源自对黄石煤矿设备的观察。黄石的这段宝贵经历不仅为其提供了机械启蒙,更锤炼其斗争精神与意志。吴运铎因武器试验曾三次身负重伤,失去左眼、四根手指和部分腿部功能,却仍坚持工作。
1953年,他出版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被译成多国文字,鼓舞一代代青年。其事迹与名言“把我们的力量、智慧、生命和一切献给党”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典范。
西塞山区文旅局局长黄太栋表示:“源华煤矿吴运铎车间旧址承载着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到内部陈设,不仅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更蕴含着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该旧址是黄石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也为黄石工业历史研究、红色文化传承提供鲜活的实物教材。”
吴运铎车间旧址若申报成功,经批准后将对其进行修缮保护,并有望开发为革命教育基地供市民参观。(记者 刘艳新)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