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铁腕施治,坚决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18 09:2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桨声灯影、蛙鸣蝉噪,17日清晨,磁湖打捞队工友们照例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湖面巡查、垃圾打捞、护坡巡视……年复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日渐清亮的磁湖水。

网湖岸边,南湖—下司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现场,亲水平台次第铺展,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湿地潜流缓缓流淌……如今,经过几年持续治理,网湖已是水清透亮,不久前,黄石市网湖湿地公益诉讼实践基地、网湖湿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相继在此挂牌。我市在制定实施《阳新县网湖不稳定水质攻坚行动方案》后,扎实开展源头截污降污,完成91个入湖排污口整治。今年上半年,网湖总磷浓度均值0.06mg/L,水质稳定在Ⅳ类。

在黄颡口镇三洲村李家下湾排口,新港园区污染防治指挥部工作人员隔三差五来巡查。为整治此处的长江入河排污口,当地新建污水收集池和提升泵房、开挖了排水沟,困扰当地许久的居民生产生活废水被提升至园区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从源头解决了污水排入长江的风险隐患。截至6月底,全市508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501个,整治完成率98.6%;已完成验收销号480个,销号率94.7%。

眼下,保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该工程涵盖自然岸线、滩涂植被修复工程,增设观鸟平台、观鸟屋、站鸟桩、栖息地等建设,目前工程进度已达95%。项目完工后,将极大提升当地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

“一滴水”折射出黄石的生态之变,我市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行动,处处都能找到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风险断面实施重点攻坚,制定了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定期对重点流域、重点水体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及时预警水质变化情况并督促整改,目前已开展预警500余次;开展大冶湖、保安湖、三山湖等重点湖泊巡查,强化入湖支流水质管控。并以大冶湖、网湖、保安湖、三山湖等省控湖泊为重点,稳步推进省控湖泊入湖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4个省控湖泊138个入湖排污口已完成整治130个,整治完成率94.2%。

持续推进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已巡查210余次;完成市级城市和县级城镇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积极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和联防联控,与鄂州、咸宁对接完善了长江、高桥河、富水等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定期通报长江干流断面生态补偿水质监测情况;完善了大冶湖生态补偿监测通报机制,印发大冶湖流域生态补偿24个监测断面水质情况通报5期,压实各地流域治理责任。

治水之战成效明显! 2021至2024年,我市COD累计减排7519吨,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比例144.6%,氨氮累计减排562吨,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比例330.7%,均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省定考核目标。今年上半年,我市5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Ⅱ类,优良水体(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100%;全市11个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0.9%;长江、富水、王英水库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现Ⅲ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以生态旅游、生态渔业为重点的涉水产业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阳新县王英镇依托仙岛湖景区发展生态旅游,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1272元增长到2024年的45500元,24年间增长了近35倍。而遍布东楚大地的各类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都将转化为可储蓄、有利息、能融资的生态产品,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下半年,我市将牢牢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全面完成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度工作任务,深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水更清、景更美、居民生活更幸福。(记者 廖巍巍)

编辑 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