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钢”是如何炼成产业引擎?“一根线”凭什么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一场赛”又怎样擦亮城市名片?
答案就在这个岁物丰成的时节,在这个点石成金的地方——
17日,2025年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乒乓球交流赛在黄石开赛;湖北天华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落地应用;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正为特殊行业机械设备部件提供材料解决方案。
沉淀众人同心的实干力量,定格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在岁月流转的坐标轴上,笃行不辍的黄石,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留下坚定的奋斗足迹。
一块钢的“韧性”——
科技创新,激荡澎湃势能
拆解黄石“半年报”,奋发有为的态势明显: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4%、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居全省第2位。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总数达273家。
增长动力,从一个个项目里凝聚而来。
眼下,黄石港区的江北工业园临空智造产业园里,各大企业(车间)正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江北大道与兴港大道路口,黄石市永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石永辉”)成品车间里,装备钳工正俯身验证一组组准备装箱出口东南亚的的钢构件。
21年前,黄石永辉刚一诞生就带着“硬核基因”,依托大冶特钢的支持,在2008年成功完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燃”环节的空中输送轨道项目,成果亮眼。
8年前,黄石永辉把“新家”安到黄石港区江北工业园,并将“创新小马达”拧到了最大挡,自主研发上千款产品,其中AGV智能输送系统、汽车装配线尾气收集等系统(设备)广受市场认可。
“一块钢,锻成千般模样,都是‘智慧的锤头’锻打的。”黄石永辉负责人杜德辉拿起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顶棒球型安全帽说,该产品比市场上的钢盔型安全帽更透气、更坚韧。目前,黄石永辉技术工占比3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4.52%,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5%。
一粒科创的种子落下,便在这沃土上遍地生花。近年来,黄石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致力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价值跃升。
今天的黄石,创新动能澎湃。8月4日,2025年冶金科学技术奖揭晓,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特钢”)3项科技成果上榜。“每一项技术突破背后,都有无数智慧的碰撞和灵感的启迪。”大冶特殊钢科研处处长刘丹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去年,为获得生产某种材料的“入场券”,致力将产品打入国际供应链,刘丹奔赴国外参加了一项全英文的材料供应商资质认证考试。此前,中国钢铁企业还没有通过的先例。
考试现场气氛并不轻松,但刘丹顶住了压力。“Good grade(好成绩)!”考试结果揭晓后,监考员第一个上前,激动地给了她一个拥抱。就是这张供应商资质证,为大冶特钢产品“走出去”打开了大门。
一个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正迸发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蓬勃活力。依托大冶特钢的资源与技术,西塞山工业园的黄石同进精密材料有限公司啃下了特殊钢材料结构与热处理工艺的“硬骨头”——数控机床导轨精度更稳、寿命更长,国外技术垄断应声而破。
同在这片园区,湖北省逸洋制管有限公司砸下50亿元,开建年产30万吨的热轧精密无缝钢管产线。眼下,设备安装调试正紧锣密鼓,朝着年内试产全力冲刺。
“十里钢城”西塞山区,一块钢“韧”出了万千气象。全区54家特钢精深加工规上企业,年产值达355亿元,扛起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3.3%,深度嵌入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一根线的“贯通”——
数智赋能,驱动产业跃迁
八月的黄石,暑气正盛。飞沃新能源科技(黄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沃公司”)厂区,空气里浮动着金属与热浪交织的气息,车间金属碰撞的清脆声此起彼伏。
2022年8月,飞沃公司风电紧固件地锚螺栓投产,其核心业务、主打产品风电叶片专用“预埋螺套”市场表现亮眼。
在飞沃公司展厅里,负责人刘先德一提数字化改造,眼里都闪着光:“现在,生产、检验、追溯等全流程都搬上了‘云端’。技术创新在前,质量管控在后,两头一使劲,生产流程既顺又稳。”
形势见好!飞沃公司年初定下全年营收3亿元目标,结果上半年就冲破4亿元大关,手里还攥着3亿余元订单、项目1000多套。
同样尝到数字化改造甜头的,还有湖北红睿马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在其特种精密钢管智能车间,工人通过办公电脑或车间电子显示屏就可以看到订单状态、库存数据、质检报告。
以数领航、以智取胜,加快推动“黄石制造”向“黄石智造”转变。数字技术正成为黄石驱动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提质的核心引擎。
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法论”,更是驱动发展的“新动能”。
在开发区·铁山区,黄石市科威自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免编程拖拽示教机器人系统”,让工业机械臂拥有了“肌肉记忆”——用户只需手动演示,系统即可自动生成运动轨迹。这种“无代码编程”数字技术,已在打磨、喷涂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黄石数字临空商务产业园(黄石港区数字产业园),湖北禄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禄马科技”)大型屏幕正滚动播放当日绩效。
禄马科技黄石地区负责人孙群介绍,依托母公司杭州河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平台,为政府、产业、企业及自由职业者提供灵活用工、智能结算、税务筹划、工商注册等一站式数字化服务。
运营一年多来,禄马科技累计招引个体工商户、头部平台企业7090户,总产值突破10亿元,贡献地方税收5371万元。“5分钟个体工商户极速注册”服务,成为湖北线上商事登记的范例。
上半年,黄石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7%,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5.5%、24.9%。
亮眼的数据,是黄石以“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产业换代”为主攻方向,在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增长点上的持续发力。
一场赛的“涟漪”——
生态焕新,解码城市活力
越来越多的精彩赛事在黄石上演,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黄石、了解黄石、爱上黄石。
2025年中国龙狮公开赛(湖北黄石站)、2025年全国青年健身健美锦标赛、2025年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第23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一场场赛事,让黄石“出圈”,推进文旅体商多业态融合发展。
临港临空临光谷,是黄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底气所在。
距离鄂州花湖机场最近的黄石港区,乘“机”起飞,布局临空科创、临空智造、临空物流、临空服务和临空文旅产业。
全域临空,交通物流是重要纽带和基础支撑。黄石港区依托550家物流企业,打造临空冷链物流、临空快递物流产业园。
大泉路,是机场对接、区域融合之路,是快速通往鄂州花湖机场的主动脉。眼下,正在吊装三江共和城路段的高架桥钢箱梁,全力冲刺“十一”通车。
大泉路生态廊道项目(快速化改造)主线改造起于迎宾大道,止于谈山立交桥,全线改造总里程约7.2公里,建高架桥5座、人行天桥2座。全部建成通车后,将实现谈山隧道至鄂城大道全程快速化,车程比改造前节省一半时间。
从临空交通基建到现代物流网络,从先进智造集群到新兴产业崛起,从消费升级到开放突破,黄石的产业结构正经历从“传统为主”向“多元协同、高端引领”的深刻变革。
走过夏之绚烂,迎接秋之收获。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其他房地产业营业收入三项指标首次同时转正,成为全省唯一三项指标均实现正增长的市(州)。
以场景创新激活消费潜力,黄石通过统筹推进商圈迭代升级、特色街区改造、文旅体商联动,推动服务业从传统模式向体验式、品质化升级。
在生态焕新中,城市活力持续迸发。上半年,黄石市场主体总量达37.6万户,同比增 4.2%;新增“四上”企业194家,总数达2977家;文旅体商联动“火力全开”,直接拉动消费13.2亿元。(记者 鲍俊辉 梁坚义 黄醒尘 潘静茹)
编辑 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