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山碧,水盈盈,秋日的下陆格外美艳。据黄石市生态环境局下陆区分局最新消息,下陆区大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6,在全省县域排名中前进了14名。
近年来,下陆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不仅成为区域发展的鲜明底色,更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空气优良率提升到“花城”建设,从循环经济产业园到企业节能改造,一场全方位的绿色变革正在这片热土上生动上演。
推窗见绿 出门入园
当清风拂过东方山,绿意爬上下陆的枝头,也浸润了居民的生活,让人们抬头常见“下陆蓝”,出门即享绿意浓。
月牙湾、未苏湾、栗林湾、青龙山公园等场所林立,让“公园就在家门口”从理想照进现实。今年7月,康乐小区口袋公园建设完工,这片原来的杂草空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健身“新宠”。
康乐小区口袋公园是2025年黄石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口袋公园项目之一,也是下陆区坚持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动实践。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在辖区内已建成多处。它们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配备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和休憩座椅,既保留了原有的绿化植被,又增添了人性化设计,成为居民茶余饭后散步健身、邻里交流的首选地。
除此之外,“花城计划”更是让下陆的浪漫DNA藏不住。桂林北路上花墙如瀑,月季、蔷薇、紫娇花争奇斗艳,引得不少市民前往打卡拍照。
今年以来,下陆区投入近300万元,种植花灌木近25万株,建成桂林北路1条示范路,墨斗山路、共青二路等4条花径小路,袁家畈社区、胜利社区等4个花园社区,下陆康养中心、下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6个花园单位,陆合园、才子家园、新星小区等12个花园小区,真正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绿色生活 全民赋能
24日,迎着初升的阳光,石榴园社区57岁居民胡红枚“高能量”且“低碳”的一天开始了:7点半送孙女去白马山小学,9点在青龙山公园与老友散步,12点在白马生鲜买菜,下午3点在社区做志愿者……惬意又健康的生活让她从骨子里感到幸福。
“这大概就是报纸上常提到的‘十五分钟生活圈’,走到哪里做什么都很方便,我已经爱上这种生活!”胡红枚开心地说,她的“绿色生活”正是下陆人的一个缩影。
如今随着丝丝缕缕绿意点缀生活,绿色意识也深植于人们心中,下陆人真正将生活过成了流淌的绿意与诗意。
“全民健身”在这里找到了扎根的“沃土”。在下陆,健身气功全域普及,匹克球走进社区,定向赛掀起热潮,就连广场舞也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护“绿”公益行动更是蔚然成风。
在今年最热的日子里,孔雀苑社区开展“绿荫守护”行动,居民接力护绿,有的提供水源,有的提供设备,更有志愿者排班连轴转。一场七日浇花接力,让社区花草重焕生机。
康宁社区里,垃圾分类正走进居民生活。“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多次讲解才发现其实很简单,现在全家都能正确分类了。”社区居民李阿姨骄傲地说。
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健身运动已成为下陆居民的新风尚,绿色生活意识正通过点点滴滴的实践,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居民的“日常”。
点“废”成金 向新而行
绿色,不仅是生态底色,更是经济亮色。
今年3月10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战略投资湖北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在武汉举行。在项目签约活动中,下陆区政府与湖北生态公司签订《共建全国大宗固废循环利用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下陆绿色产业备受瞩目。
8月,央视将镜头对准大冶有色金属集团。该集团投入6300万元建设“智慧矿山”,使老矿山的日均耗电量从2.4万度降至1万多度,年节电4400万度,减少碳排放2.8万吨。而位于下陆区的大冶有色冶炼厂,早在2023年就实施系统升级改造,投入7.8亿多元,实施技改项目80多个,建成并运行国内首条“一键摇炉”转炉智能生产系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远程集控的示范项目,绿色技术改造为企业每年增效近亿元。
不仅如此,税收机制也在为绿色转型赋能。该区税务局与生态环境分局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环保税“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从“被动减排”走向“主动治污”。
文旅融合同样绿意盎然。东方山风景区通过生态修复与文化赋能,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桃花裔总部基地等项目;江洋谷生态旅游项目带动30多位居民就业,预计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150%……生态价值正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
从山林郁郁到空气清新,从街巷花影到社区洁净,从企业转型到产业升级,下陆的“绿”是生态色,是生活味,更是经济力。这片热土正在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绿满下陆,何须远方。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