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写在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开幕之际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0-29 09:2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湖北中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湖北蒙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携康智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秋高气爽,长风万里。在这收获的季节,天南海北的黄石楚商,循着故土的方向,回到心安的归处。

“无论走多远,黄石始终是我们血脉的烙印。”黄石市楚商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勋的这句深情告白,道出了无数黄石楚商的心声。

创新创业闯天下,合心合力强黄石。眼下,黄石迎来一场共赴乡情的盛会——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黄石楚商来说,这不仅是流淌乡情真情的大会,更是携手共圆梦想的盛举。

血脉牵念,以乡情纽带唤醒回归动力

乡愁,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自2020年首届黄石楚商大会举办以来,黄石楚商已成为助推黄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5年来,黄石楚商在鄂在黄投资及以商招商项目超200个。这些项目涵盖新能源、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投资总额达3000亿元。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归乡礼单”,还是一场持续升温的“归巢行动”。

10月21日清晨,阳新县经济开发区湖北携康智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携康智能”)实验室里,几十台银白色设备格外夺目。

携康智能董事长潘希文目光灼灼。这位从阳新走出去的楚商,在深圳打拼19年后,带着技术和产业,踏上了回报乡梓的归途——

2020年,正值黄石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阳新县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经营深圳携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潘希文收到家乡抛出的“橄榄枝”。阳新县委主要负责人与他促膝长谈一个多小时,认真听取他的产业构想,还提出多项落地建议。

“这种知音般的碰撞,让我看到了家乡求贤若渴的诚意。”潘希文感慨。

在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和“楚商回归”情怀的双重激励下,潘希文毅然回到家乡。携康智能在家乡的发展更让人欣喜,其设备在全国有近3万家医疗机构使用,年服务群众超亿人次。

这种乡情的呼唤,让“回归”成为黄石楚商集体的共鸣。

湖北蒙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下称“蒙纳精密制造”)CEO许浩是大冶陈贵人。2019年,当时仍在江苏苏州深耕电梯曳引机业务的许浩,已计划在安徽投资建厂。

消息传回家乡,当地领导数次登门拜访,诚挚邀请他回乡创业。“政府工作专班为工厂用地往省里跑了几个月,这种务实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许浩最终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返乡之路亦是奋斗之路。2021年至2022年,企业经历了艰辛的市场爬坡期,2023年步入正轨,成功越过盈亏平衡点,并为地方贡献税收1200万元,成为楚商坚韧不拔、创新实干精神的生动体现。

黄石市楚商联合会执行会长、武汉市黄石商会会长吴文刚的感慨很真切:“服务家乡发展,我们肩负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投身支点建设,我们拥有大有可为的时代舞台。”

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市黄石商会会员企业已达400余家。成果也很实在——2024年推动近1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近10亿元。

乡情,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在黄石市楚商联合会秘书处的常态化沟通协调下,一场又一场城际间的深度对话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厦漳泉、武汉都市圈举行。

如今,每一位黄石楚商都成了黄石的“代言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走得再远,根在黄石。

业态聚势,以产业生态吸引资本回流

产业回归,不是简单的资金回流,而是完整的产业生态构建。

楚商回乡落地项目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填补了黄石相关产业空白。黄石从传统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步伐,坚定而有力。

北京黄石企业商会执行会长张子龙的实践就很具前瞻性——其主导的金翅鸟无人机项目首架原型机试飞成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构建低空无人机遥感网,研发的“云巢”智能基站技术进入应用验证阶段。

“我们将打造华中最大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为黄石对接武汉都市圈科创资源提供技术储备。”张子龙说。

楚商归巢,带来的不仅是项目和资金,更是发展的信心与合力。

“我和父亲张子龙都是阳新龙港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结。”龙翔科技园总经理张鸣说。

怀抱“先做配套再引进企业”的务实理念,张鸣没有急于招商,而是先潜心打造优质的“软环境”,建起公共食堂、引进便利店、布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如今,地处下陆区的龙翔科技产业园已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这里不仅是黄石首个5A级写字楼园区,更以其完善的配套和精准的服务,成为推进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预计未来5年可实现100亿元产值。

从长江之滨到磁湖之畔,从青铜故里到富川大地,各县域纷纷吹响楚商回乡、共建支点“集结号”。

深秋时节,走进湖北中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培电子”)厂房,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扑面而来。

机器低鸣,覆铜板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稳步前行,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一块块精密的PCB电路板即将从这里出发,远销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国。

从2015年投产至今,10年间,中培电子董事长田绍安在家乡的沃土上,将梦想的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眼下,面对风云激荡的大环境,田绍安和他的企业再次站上转型升级的风口。为此,公司主动对接黄石本地高校,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借智登高,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与创新动能。

引凤还巢,还需有良枝可栖。近年来,黄石通过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形成“半小时通勤圈”;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构建“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黄石”的协同创新体系;聚焦“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与武汉龙头企业深度绑定的产业链条……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黄石精心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精准发力新能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2025年签约的57个新质生产力项目,涵盖生物碳基电池、POE胶膜等前沿领域,总投资达750.6亿元。

在生命健康领域,回乡楚商、大冶睿康骨科医院董事曹中良等人,投资3亿元建设二级甲等骨科医院和医养结合中心。目前,该医院一期康复理疗项目建成投用,二期医疗康养项目即将动工。

环境赋能,以政策服务培植成长沃土

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

企业能否“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关键在于“土壤”。黄石深谙此理,以全方位的政策服务,精心培厚这片营商沃土。

2025年8月,《黄石市推进楚商回乡工作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发布,明确提出以“搭建一组数据库、强化一套联络平台、用好一批市场化举措、擦亮一系列工作品牌、做优一条龙服务”为工作抓手,促进楚商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

《方案》设立了具体目标:全市每年新增楚商回乡投资额亿元以上注册企业110个以上,各县(市、区)楚商回乡项目签约数每年增长10%以上、开工项目投资额每年增长8%以上。

为此,黄石早已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连续10年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先后推出“一把手周末跑工地”“先建后验”“一窗通办”“证照联办”“政企午茶会”等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举办税企、银企对接会,破解融资难题,实现从单纯“办成事”迈向深度“暖人心”。

在“巧借外力”上同样毫不含糊。通过建立黄石楚商信息库、黄石楚才信息库和楚商楚才信息管理系统,黄石精准掌握楚商楚才资源。同时,拓宽联络渠道,发挥异地商协会纽带作用,强化驻外联络处招商职能,打造“黄石楚商之家”服务平台。

黄石市楚商联合会执行会长、广东省湖北黄石商会名誉会长万峰所在的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黄石布局新能源材料检测中心,助力产业升级。

这种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的战略选择,正是楚商担当的生动体现。

“我们将聚焦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万峰说,“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当前,黄石正处于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

在黄石市楚商联合会的组织下,2024年黄石楚商促成投资项目24个,总金额80.66亿元;组织人才招聘活动12场,引进专业人才130余名。

数字背后,是浓浓的真情。5年来,黄石楚商公益捐赠总额已接近40亿元。武汉市黄石商会结对帮扶大冶金牛镇,投入乡村振兴资金500万元;上海市黄石商会设立900万元教育基金,助力教育公平……

“楚商回乡不是资本的单向流动,而是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的深度参与,集黄石楚商之智、聚黄石楚商之力,助推黄石高质量发展。”吴少勋的这番话点明了楚商回归的深层意义,这正是双向的奔赴。

天高任翱翔,故土待君归。当全国知名民企精英与楚商翘楚齐聚黄石,共赴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之约时,家乡早已备好满腔热忱,以最真诚的姿态迎接游子荣归。

于回乡的楚商而言,黄石递上的“见面礼”,既有优质服务的高效、要素保障的充沛、发展环境的优越,更有一份深植血脉、从未褪色的乡土情谊。

这份“回家的感觉”,暖在心头、甜在心底!(记者 梁坚义 黄醒尘 潘静茹/文)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