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初冬时节,走进阳新县王英镇国和片区,连绵的油茶林在暖阳下焕发盎然生机,沉甸甸的茶果缀满枝头。整齐的桑园静静伫立,期盼着来年的春蚕吐丝。
这条深植红色基因的“桑油之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康庄大道。
红色沃土,党建引领发展新篇
王英镇国和片区是一片浸染着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里因红军团长伍国和烈士而得名。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经走出了伍修权、彭方复等共和国将军及一批英雄人物。如今,赓续红色血脉的国和人民,在沿线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打造出一条红色的“桑油之路”,让革命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王英镇党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一线。蔡贤村党支部积极争当“红色头雁”,通过召开屋场会、党员大会等方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时,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并由村集体带头示范。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桑园种植规模突破4000亩。2024年,蔡贤村桑蚕合作社年产蚕丝被超3000床,实现年产值800余万元,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绿色产业基地。
党员带头,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毛坪村位于蔡贤水库沿岸,过去村民多以畜牧为生。2012年,蔡贤水库被确定为饮用水源地后,为守护这一方绿水青山,村党总支书记费长水带领党员干部耐心劝导村民转型,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搞种植业需要高投入,村里没钱怎么办呢?”党员们提出面临的挑战。面对“种植业投入大、资金缺”的现实难题,费长水鼓励大家:“我们先小规模试种,见到效益后再逐步推广。只要路子对,不愁群众不跟上来。”
2015年,费长水带着村干部和党员走访了110多户村民,成功流转荒山130多亩。他们开荒种上了油茶,还聘请蔡庸亮等脱贫户进行抚育管理。
经过几年精心培育,油茶喜获丰收,亩均收益约3000元。这一喜讯迅速传遍全村,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在村党总支支持下,党员费寿桃承包山场种植油茶400多亩,毛金波种植200多亩,黄凯华种植500多亩。村里还组建了合作社,统一销售渠道,切实保障村民利益。
在毛坪村,油茶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稳定器”。
截至2024年底,毛坪村共种植油茶近3000亩,其中村集体种植400多亩,带动脱贫户30多户。今年,在稳固油茶主导产业的同时,村里又成功引进了安徽投资商,试点种植了数百亩中药材。
组织保障,强基固本促振兴
王英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坚强的组织保障。每年初,王英镇国和片区的村支书们都会同台“晒绩”,回顾过去一年村“两委”为村里做了哪些实事。
“我们协助完成总投资1100万元的北渠改造工程,完成了1500亩油茶基地建设。”一位村支书在述职中自豪地介绍道。
阳新县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王英镇党委书记孔祥鹏介绍,王英镇属移民库区,移民建镇几十年来,当地群众在镇党委的带领下,辛勤劳动、诚信经营,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甩掉了穷帽子,如今正全力以赴奔向全面小康。(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倪锦阳)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