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25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90余亿元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14 09:0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阳新山多,石头也多。开山采石,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难免留下破坏环境的“伤疤”。

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阳新人借力技术革新,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一块石头进行“精雕细琢”,打磨出产业链,打造数百种产品,让石头“身价”百倍增长,更由此孕育出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日前,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被省发改委认定为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守牢环保底线

10日,走进阳新滨江工业园富池绿色建材产业园,阳新娲石矿投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娲石矿投”)矿区不见尘土飞扬,也听不到机械轰鸣,年产1000万吨级骨料的生产线,像一座精密运行的“生态工厂”。

“一块石头转化为骨料、机制砂,又加工成水泥、商砼,绿色化、智能化贯穿了全过程。”娲石矿投总经理助理胡龙明说,这里实现了从采矿、破碎、深加工到装运全流程智能化和封闭式作业。

在日产6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现场,大型回转窑正在有序转动。该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湿法工艺和全自动监控系统,粉尘排放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毫克,生产废料回收后用于矿山回填绿化,生产污水实现100%循环利用。

这些年,娲石矿投在环保投入上毫不吝啬。“环保投入不是负担,是赢得未来的投资!”胡龙明说,预计2025年娲石矿投产值将突破10亿元。

在富池循环经济产业园,被称为“城市矿藏”的挖掘者、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湖北翔瑞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瑞环保”),拥有年处理20万吨固废危废的能力。

“企业生产的固废到这里后,通过烧结和熔炼工艺,最终变成粗铜、冰铜等产品,以及炉渣、石膏等副产品,基本被‘吃干榨净’。”翔瑞环保总经理常仕镭说。

固废危废处置,环保是底线、是准则,更是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的核心动力。翔瑞环保在技术研发上同样很舍得——每年营收的10%“砸向”数智改造、环保设施和技术革新。

付出就有回报。翔瑞环保的“含铜镍固体危险废物的烧结工艺”专利技术,不仅节能降耗,还能提升炉渣里残留铜的回收率,一年多“捡”回纯铜百余吨,价值800余万元。

联手协同创新

技术创新,是贯穿阳新原材料产业链升级的共同密码。在上游和中游,技术革新让资源利用更高效、更环保;在下游的高端制造领域,同样闪耀着创新的火花。

“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复杂部件的自动化加工解决方案,解决加工难、成本高的痛点。”在阳新经济开发区,湖北洪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南机械”)总经理熊志建说。

洪南机械产品广泛应用于紧固件、汽摩配件、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等领域。为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洪南机械联合合作伙伴在本地成立铸造厂,打造“家门口”的产业链闭环。

在湖北铵泽精密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铵泽轴承”)车间,120多台由洪南机械制造的先进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协同作业,组成高效智能生产线。

2024年,洪南机械与华中数控技术团队针对轴承加工痛点改进算法,将多道工序“浓缩”到一台机器完成,推动铵泽轴承生产模式从“一人一机”跃升至“一人六机”,大幅提升了效率和产能。

经过多年深耕,一块“阳新石”逐渐打磨成了一条环环相扣、高效协同的“上游矿产开采—中游金属材料加工与循环回收——下游高端产品应用”的原材料产业集群。

政府大力支持

为了一块石,建起一个群。

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县域特色新质生产力的征途上,阳新县委、县政府投入了“有什么给什么”的朴素情怀和真金白银。

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奖励实施办法,先后打造12个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和3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和安全化管控。

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包保县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套推进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提供从技术孵化、人才培训到市场开拓、融资对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阳新县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25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390.3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七成多。据估算,照此发展速度,到2026年,该集群总产值可突破500亿元,可形成百亿级、五十亿级行业领军企业3家以上。

从一块石头到绿色建材再到高端材料,阳新原材料产业集群正在进行一场绿色制造革命,继续书写“点石成金”的发展故事。(记者 梁坚义 吴天韵 实习生 黄赟雅)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