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年营收277亿元,产量全国第三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15 09:1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毫无疑问,大冶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是大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大冶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开启了“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动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产业优势再造。

到2024年,该市新型金属材料产业相关企业达123家,实现总营业收入277亿元,利税11亿元,高端铝基材料产量居全国第三,已形成完备且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链,汇聚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今年6月,大冶市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被省发改委认定为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龙头引领聚链成群

金属材料是工业的“粮食”,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

大冶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铝加工集聚区。近年来,大冶市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国内一流金属材料加工基地为引领,围绕下游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高端化发展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上下游协同顺畅的产业体系,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创新力强的高端金属材料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努力打造湖北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高地。

在湖北星锐科技有限公司挤压车间,一根根铝棒被放入机器,经过运送、加热、进料、挤压、冷传等多个工序,银白色铝棒在800吨挤压机中“流动”变形,汽车发动机支架、汽车防撞梁等产品新鲜出炉,经过打包后将发往土耳其、美国等国家。

“目前,我们有13条挤压生产线、1条阳极氧化卧式自动线、1条静电粉墨喷涂线,月产能达到3000吨。”该公司生产副总周树林指着阳极氧化自动线说,这条线让产能翻倍。

近年来,湖北华力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在能源消耗上做“减法”,在技术创新上做“加法”,有效推动了绿色低碳发展。投资1000余万元上双室炉,将生产每吨铝棒消耗的天然气降低16%,成材率提高5%,每年节约成本1000余万元,该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这样的蜕变正在大冶批量发生。

铝型材产业聚集了宏泰铝业、实美科技等多家龙头企业,产品已从建筑铝型材不断向“以铝代钢”“以铝代木”“以铝代塑”等方向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支架等工业领域。

金属结构材料产业依托新冶特钢、日盛科技等企业,重点推进先进装备工模具用钢、高强韧汽车钢和高品质不锈钢的研发生产,同时对接黄石PCB产业基地发展新型铜基材料,构建了从基础材料到高端应用的完整链条。

目前,大冶市123家金属材料企业组成了“联合舰队”——宏泰铝业的“虹泰”型材撑起体育馆,实美科技的太阳能支架铺进戈壁滩,新冶特钢的模具钢刻出手机精密外壳。高端铝基材料产量冲进全国三甲,曾经的“铜铁之乡”,正把铝玩出“七十二变”。

一个轮毂“转动”30家工厂

7月10日,记者在立中车轮(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中车轮”)生产车间看到,一个个铝合金车轮经过熔炼、铸造、热处理等工序后,被整齐摆放在传送带上。工人们穿梭其间,检查产品质量,操作设备运转。

自2022年落户大冶湖高新区并投入生产以来,立中车轮得到快速成长。“2022年公司产值1亿元,2023年产值5亿元,2024年产值6.2亿元。”立中车轮总经理余秋林介绍,短短两年时间,该公司便发展成为湖北省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

“每只轮毂经历107道检测,误差超0.1毫米就报废。”立中车轮质检站里,质检员手持激光扫描仪,轮毂曲面数据呈现在屏幕上。3年前这里还堆着毛坯铸件,如今为宝马X5定制的镂空轮毂正装配发往德国。

“长城汽车落户大冶时,我们连夜改生产线。”余秋林告诉记者,“诺博汽车座椅用我们的铝型材做骨架。30多家链上企业像齿轮般咬合,去年带动立中车轮产值冲上6.2亿元。”

全链生金,链出了精彩。为了推动新型金属材料产业稳步发展,大冶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围绕提升产业链、建强创新链、重塑供应链、畅通要素链、优化制度链出台行动方案,攻难点、通堵点、除痛点,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大冶湖高新区内,建有先进金属材料产业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家,公共服务平台6家,产业创新能力突出、氛围优良。

2023年,大冶市(武汉)离岸科创中心、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在武汉揭牌成立,包括创新奖补、人才引进、产业招商等在内的一揽子扶持政策同步推出。目前已吸引12家科创企业入驻,产学研结合得更加紧密。

黄石东贝电机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上半年,我们与黄石、武汉的两所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他们提出对导条、设备、工装等进行优化改造,将我们的45号钢材料改为弹簧钢材料,大大地提升了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一个细节的改变,大大推动了研发进程。

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从一般技术到核心技术,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在大冶制造的新赛道上,一批拥有超能力的“金属力量”正在出圈出彩。

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进金属材料对经济复苏及绿色转型有着重要影响。大冶市委主要负责人说,该市将把先进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关键短板新材料为突破口,以产业创新体系薄弱环节为重点,充分整合政策、项目、平台和资金等要素,不断推动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努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为大冶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肖碧平 张雪云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