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突破2300亿元的进阶之路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0-17 08:3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须臾一瞬,在黄石的发展道路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认真回顾过往,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本报今起开设“点石成金地 魅力新黄石·‘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就”栏目,在一串串变化的数据中、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里,去感受“十四五”期间黄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去挖掘“点石成金”的魄力与智慧,去触摸以民为本的发展底色,去见证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黄石实践,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支点建设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强大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笃定前行。

山河激荡,5年非凡。

数据在刷新发展高度:2024年黄石GDP达到2305.8亿元,完成了总量攀升的跨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列全省第四,实现了财政实力的进阶;外贸进出口稳居全省第二,达到了开放能级的跃升。

5年风雨兼程,黄石一路向前。经济发展的长篇画卷上,既有规模持续扩大的“壮阔图景”,也有质量不断提升的“精细笔触”,更有动能日益强劲的“鲜活色彩”……

硬核黄石

“经济值”越来越强

近5年来,阳新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的湖北爱骑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骑士”),几乎一年一个新台阶。

爱骑士的蝶变,正是一座城市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例证。

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黄石的使命任务。

“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这是重要增长极的内涵,更是行动标尺。

锚定目标,黄石正聚焦交通互联、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全域临空、改革开放、城市提质精准发力,重要增长极建设已经成势见效。

翻开黄石“半年报”,几个数据值得关注:全市GDP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7%,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5.5%、24.9%。

数据的背后,是黄石聚焦“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主攻方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发力。

产业链是吸引资源的“磁石”。这5年,黄石建成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九大主导产业和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特钢精深加工等十条重点产业链。

项目是撑起体量扩张的“骨架”。这5年,黄石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项目建设风起云涌。今年前7个月,黄石新增亿元以上项目68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8家。

产业项目扎根成长,经济发展支撑更强、后劲更足、底气更硬。2024年,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中,黄石位列全省第3位。

数据最有说服力。且看近3年黄石地区生产总值(GDP),2022年2041.5亿元,2023年2109.0亿元,2024年2305.8亿元,实现持续增长。

县域是市域的支撑,园区是经济的“引擎”。这5年,大冶市全国百强、阳新县中部百强“双百强”格局形成;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湖高新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创新黄石

“智能量”越积越厚

拉力盔、越野盔、棒球盔……一顶小头盔拥有50多项专利。爱骑士研发部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的一顶头盔原材料大约在350种左右,每一款产品研发时间需要2至3年,每一款头盔研发费用300万元左右。

无创新不发展,无科技不进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黄石在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拥抱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星辰大海。

5年前,黄石吹响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号角;三年前,黄石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征程,提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朝风雷动,铿锵启新程。黄石不断推进区域科创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双创”平台建设,实现内外科技创新平台一体化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黄石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基因、最亮底色、最大变量。

近4年,黄石高新技术企业个数增长1.5倍。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5%,全省第二。截至目前,建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14家。蝉联全国创新型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双百强”。

“一城三飞地”高效联动,“离岸招引+本土转化”,加快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区域创新协同格局基本形成。中科光芯(湖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离岸科创平台赋能,一举突破高速率光芯片技术瓶颈,填补了湖北产业链空白。

以“智改数转”为引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年前7个月,黄石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7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6家。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2%、20.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22.1个百分点和全国19.3个百分点。

5年来,黄石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优势产业正由“黄石制造”向“黄石智造”跨越,新兴产业正在不断集聚壮大,氢能、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双创”融合,点石成金。这5年,黄石新港建成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黄石棋盘洲综保区已成为花湖机场最大集货地;黄石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百强城市,10家企业入围湖北百强、16家企业入围湖北制造业百强;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全球每3部智能手机中就有1部用到黄石的PCB板。

温暖黄石

“靓丽度”越来越高发展向前,民生向暖。

这5年,黄石聚焦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升级街区业态、传承城市记忆、改善民生福祉,奋力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不断激发城市空间、城市产业、城市文化、人居环境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支点、强县域,以空间融合塑造新格局,黄石推进大冶湖新区建设,推动黄石城区与大冶城区同城化发展,建设阳新县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承载区,打造宜居宜业的县城空间尺度,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年来,黄石以改善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黄石。

2024年,黄石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综合能源消费量降2.5%,产值单耗降13.3%,单位GDP能耗降8.5%;5个国控断面水质100%优良,PM2.5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成为湖北唯一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前20名的城市。

从衣食住行的全面升级到公共服务的逐步完善,从城市更新行动到加速城乡融合发展,黄石的发展成果正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民生答卷写满温度与质感。

5年来,黄石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26个;加装电梯1140部,超5万户家庭直接受益;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100多公里,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试点村119个;“五大”农业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增长35%。

这5年,黄石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86%,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养老托幼服务不断完善,稳岗就业持续发力,连续4年新增城镇就业超5万人,“新黄石人”来黄就业创业突破10万人,就业指数全省第一。

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站上新起点,260多万黄石儿女将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劈波斩浪、奋勇争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更多黄石力量。(记者 梁坚义)

编辑 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