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自动化产线
黄石新兴管业热模车间
从2022年GDP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到2023年持续奋进至2109.0亿元,再到2024年跨越攀升至2305.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全省第一。“十四五”期间,黄石经济发展步履铿锵,一路前行,自身硬实力越来越强。
GDP持续昂扬向上的背后,是黄石一步一步从传统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的不懈努力。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步跨越,黄石都走得坚定从容,书写着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建强产业链
2025年上半年,黄石GDP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以工业之进支撑经济大盘之稳”的效应持续释放。在“工业之进”的背后,“产业协同、链式发力”的发展模式,正爆发出越来越强劲的新生动力。
西塞山工业园区内,一辆辆货车从黄石裕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光科技”)仓库驶出,将各类合金材料配送至园区内多家特钢企业。该公司于2000年在大冶成立,近年来已逐步转型升级为一家专业从事合金材料采购、加工与配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2025年,裕光科技在西塞山区设立分公司,实现与黄石地区上百家特钢企业合作全覆盖。
“我们是跟着黄石钢铁产业一起转型的。”裕光科技负责人杨冬生介绍,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需求、集中采购和精准配送,凭借规模优势和采购网络,减少特钢企业自行采购的价格波动风险和库存成本。目前,裕光科技已与数个厂家开展云仓合作,年销售额已突破亿元。
见微而知著。2023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黄石市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的实施方案》,集中精力推进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特钢精深加工等1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根据方案内容,我市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优势产业延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加快推进黄石工业提质倍增。
2023年以来,我市新成立市光电子信息产业协会、市汽车行业协会、市钢铁产业链协会等,各产业链的供需对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链主企业带动、链企融合突破、链条生态培育等,我市主导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发展,逐步构建起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好大项目
项目建设,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抓手。
近年来,我市新投资项目扩量提质、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全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2024年,全市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5家,累计完成产值83.72亿元,同比增长153.6%,长城汽车和诺德铜箔等新企业贡献突出。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6个、总投资1317.4亿元,集中开工项目414个、总投资2143亿元,初步谋划2970个、总投资3.4万亿元的“十五五”项目库。
2023年2月,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新港园区,总投资87亿元,是当时中色集团在国内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拥有世界一流的全新先进制造技术。项目达产后,为黄石打造3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注入强劲动能。自建成投产以来,弘盛铜业锚定目标持续发力,创造了投产3个月达产冲刺、6个月稳产盈利的行业佳绩,迅速成为黄石及全省的经济增长亮点。
同样是在新春开年之际,2025年2月,瞄准AI算力与云计算领域的捷蒽迪数字电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落地开发区·铁山区。该项目不仅是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更将助力黄石深度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区域协同发展进程。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从2024年8月初步接洽,到11月正式签约,再到今年一季度开工建设,9月实现上海总部迁至黄石并顺利投产,用时仅约一年,进展高效。
激活新动能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为黄石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通过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2024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全年产值累计完成284.26亿元,同比增长16.6%,快于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产值增长1.7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家、总数达27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居全省第2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百企技改工程”深入实施,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7%。
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黄石新兴管业的“无人工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该公司的铸管数智化产线建设项目围绕“装备自动化、控制集约化、数据模型化、管理数字化”四大方向,系统推进“无人工厂”建设,实现了从生产执行到管理决策的全链路数字化贯通。
黄石新兴管业累计投入机器人35台,并广泛应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硬件升级,实现关键岗位“机器代人”,年节约人工成本约190万元。在软件系统方面,构建了覆盖能源管理和智能质检等13大系统的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了生产、质量、能耗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
依托智能化系统集成与端到端流程重构,黄石新兴管业生产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10%,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至99%以上。
从高技术制造业的提速领跑,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再到传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老树发新芽”,黄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增量持续扩大、活力不断迸发,形成新旧动能协同发力、迭代升级的新格局。随着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黄石将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后劲。
(记者 王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