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陆警方与跨境电商产业园工作人员一同联系董宇家属,并为其购买食品。
11月2日凌晨1点,河南信阳的夜色正浓,一辆来自湖北黄石的汽车缓缓驶入市区。车门打开,15岁的董宇(化名)背着挎包,拖着行李走下来,看到等候在路边的父亲时,眼眶瞬间红了。一旁的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工作人员杜岭、朱惠敏、郭晓萍如释重负:“孩子安全交到您手上,我们就放心了。”
这场跨越两省的暖心救助,要从11月1日清晨的黄石下陆说起。
产业园内识破就业骗局
当天清晨7点多,天刚蒙蒙亮,下陆区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门口的躺椅上,蜷缩着一个瘦弱的身影。董宇穿着单薄的外套,眼睛红肿,手里攥着一部快没电的手机。“我昨天半夜12点从信阳坐火车出发,今天凌晨4点多到黄石,坐车过来等朋友,可他一直没露面。”董宇声音沙哑,说起没等到的“玩伴”,眼泪又忍不住打转。
8点刚过,产业园零工驿站工作人员朱惠敏和郭晓萍到岗,一眼就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少年。“看他年纪小,还带着行李,不像来办事的,我们就上前问了问。”郭晓萍回忆,得知董宇是来投奔“玩伴”找工作,且对方承诺“无年龄限制”时,两人立刻警觉起来。
“黄石正规企业不可能招未满18岁的孩子,这肯定是骗局!”朱惠敏当即安慰道:“别着急,你一定是被骗了,我们现在就联系你的父母,把你安全送回去。”
董宇告诉工作人员,他是河南信阳人,去年读完初三上学期就辍学了,之后一直在老家打零工,因为未成年,始终找不到稳定工作。两周前,以前一起打工的“玩伴”联系他,说湖北黄石有个“好厂”,不仅能入职,薪资还高,“他给我发了工厂的照片和视频,说是个科技公司,并给我发了定位,我就信了赶了过来。”
为核实情况,朱惠敏立刻联系了“玩伴”提到的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对方说确实有这个人,但没做满12天就离职了,已经3个多月了,现在他的个人IP显示在广西与云南交界地带。”朱惠敏还了解到,“玩伴”所称的科技公司实际位于开发区·铁山区,并非在跨境电商产业园内——这更印证了骗局的可能。
更让工作人员揪心的是,董宇透露,“玩伴”曾单独跟他说“自己在缅甸”,还发过虚假的宿舍、食堂照片,“他说那边薪资更高,想让我过去”。
“我一来到这里也觉得不对劲,他说的是电子厂,但他描述的工作内容却像搬运工,跟视频里的根本不一样。”董宇的话,与朱惠敏展示的科技公司实拍照片完全吻合:“你看,实际上这家公司是电子厂,80%是机械化作业,员工都要穿无尘服,食堂、宿舍也都是统一管理,他发的那些视频一看就是网络上下载的。”
多方联动织就安全网
专人专车星夜兼程
得知情况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下陆区人社局汇报,并且联系警方协调。他们买来热腾腾的包子、煮鸡蛋和零食,还递上温热的饮料,“孩子说一晚上没怎么睡,先让他吃点热的垫垫肚子。”
“电话里他妈妈都急哭了,说孩子走之前只说‘去湖北找工作’,没想到差点出大事。”朱惠敏说,起初大家想给董宇买火车票送他回家,但转念一想又犯了难:“他还未成年,万一在车站走丢,或者被骗子再次联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亲自送到他父母手上才放心。”
当天下午,产业园负责人杜岭决定:包一辆车,由朱惠敏、郭晓萍等工作人员陪同,亲自送董宇回信阳。
出发前,董宇执意在纸上写下感谢信,手还忍不住发抖:“我千里迢迢跨省来这里找工作,差点被骗去缅甸,最后怕的是真去了缅甸就回不来,当时吓得不敢喘气,感觉马上要掉进深渊、快要窒息。”他抬头看着工作人员,眼里满是感激,“你们给我买吃的、喝的,还耐心跟我分析,给我建议,救下我这个糊涂的小孩。”
途中,郭晓萍一直跟董宇聊天,帮他做心理工作:“15岁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更精彩。倘若实在读不进书,就回家学门手艺,电工和汽车维修都可以。现在国家各地人社局都有免费培训,有一技之长未来才能有更好平台,即便走南闯北也能自谋生路。”朱惠敏也补充道:“以后做事要多留心,不能随便把身份证信息发给别人,有困难就找政府、找家人。”
11月2日凌晨,汽车抵达信阳,董宇的父亲早已在约定地点等候。看到儿子平安归来,他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声音哽咽:“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是孩子出点事,我们这个家就垮了!”董宇也对着工作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以后我会好好学手艺,不辜负你们的帮助。”
铺设反诈护航就业路
朱惠敏告诉记者,作为政府主导的单位,跨境电商产业园和零工驿站有责任守护群众的安全:“我们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要帮大家找好工作,更要帮大家避开骗局。要是人人都不伸援手,万一自己的孩子遇到类似情况,也希望有人能帮一把。”
据了解,针对此事,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还计划联合下陆区公安分局、人社局,开展系列反诈宣传,并在各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和就业服务群。“群里会先核查企业真实性,再发招聘信息,求职者后续有薪资不到位、欠薪问题,我们都会负责到底,不像有的中介那样推了就不管。”朱惠敏说,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更多人避开求职陷阱,找到安心工作。
一场跨越400多公里的救助,结束在凌晨的温情里。下陆区有关部门用实际行动证明,政府的温度,藏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每一个细节里——从热腾腾的早餐,到跨省护送的车程,再到长远的就业保障,每一步都踏在“为民服务”的实处上,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墙”。
记者 刘莹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