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建成63个基层委员联络室,构建“四有”委员履职体系 走好“一线协商+”为民履职路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1-12 09:1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100件政协提案已全部办复,其中86件得到切实解决或基本解决;大冶市委督查室重点督办的28件提案中,已有20件顺利办结。这是今年以来大冶市政协深耕“一线协商+”工作交出的一份扎实履职答卷。

近年来,大冶市政协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创建模范机关为载体,牢固树立党建引领“把方向、促规范、树正气、凝众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政治、制度、队伍、履职“四大建设”,不断激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大冶市政协将党的领导贯穿履职全过程,建立完善一系列工作机制:每届市委定期召开政协工作会议,主要领导每年深入政协开展调研,带头领办2至3件重点提案。同时,创新打造“协商为民”铜都大讲堂,连续举办“我为大冶发展献良策”研讨、提案交办推进会、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参政议政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近3年来,年均提案量超百件,提案完成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冶市政协打出“组合拳”:健全党组议事规则、党委工作规则等10余项制度,设立专委会党员活动小组,全员签订纪律承诺书,常态化开展月度“查廉”和纪律提醒,筑牢纪律“铁篱笆”。同步构建“分管领导重点抓、委室协同配合抓、人人参与学”的“大学习”格局,依托《大冶政协》《政协学习园地》及新媒体平台,宣传先进典型,持续正风肃纪,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023年至2024年,大冶市政协连续两年党建考核位列全市第一,离退休党支部获评全省“示范党支部”。

为提升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质效,大冶市政协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修订全会工作规则、专委会工作通则等36项履职制度,优化协商议政机制。创新建立专家智库,聘请38名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围绕重大文件制定、重点工程实施提出247条专业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三办”联合发文,健全协商成果转化机制。3年来,累计报送资政建言要报56篇、社情民意信息专报17篇,助推出台“科技创新十八条”等39项政策文件,推动解决下径湖塌陷区回填等85个难题,办实地质巷整治等民生实事113件。

目前,“一线协商+”已成为大冶市政协履职的亮丽名片。全市建成63个基层委员联络室,构建起有力、有效、有序、有情的“四有”委员履职体系。2024年,327名三级政协委员聚焦98个协商议题,开展协商议事232场,组织法律咨询、技能培训78场,成功推动港湖新城充电桩安装、路灯铺设、路面硬化等317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实现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100%落实。

大冶市政协还积极培育协商文化,将旧办公楼改造为政协文史馆,打造凝聚共识的重要阵地;推动委员履职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主题书画摄影展、公益培训,营造快乐工作氛围;连续多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暨读书活动,通过送福字、赠春联等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一线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职的重要实践。”大冶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纪春明表示,大冶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化党的建设,广泛汇聚智慧力量,不断创新和探索政协工作的新路径,推动“一线协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大冶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殷珂 通讯员 程正团 李锋)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