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互联网“大厂”成为许多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求职私教”应运而生。他们瞄准求职者的焦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班授课,打出诱人广告:“零经验转行秘籍”“带小白逆袭大厂”“一对一面试谈薪辅导”……然而,在求职者缴纳不菲学费后,不少私教“现出原形”。很多求职者发现,课程内容“不靠谱”“用不上”,内推、实操等约定项目也未能兑现。
编造话术、简历注水等行为,不仅会给求职者留下诚信污点,提高了企业的人才甄选成本,也败坏了职业规划师的口碑。而且,目前市面上很少有私教“持证授课”,基本是“包装一番就上阵捞钱”。同时,“求职私教”行业鱼龙混杂,存在门槛模糊、收费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可见,“求职私教”并不靠谱,而是在收割求职者的“智商税”。
笔者以为,要戳穿“求职私教”收割“智商税”的真面目,还需多方发力。首先,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出手规范和纠偏,尽快出台服务和收费标准,并对相关机构进行审批或备案制管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其次,从业者若想走稳走远,还需坚守底线,因材施教,帮助求职者“人尽其才”,并为之制订有效的提升计划。其三,求职者要理性对待职业选择,从正规渠道去了解心仪企业,而不是盲目轻信所谓“求职私教”,更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其身上。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求职私教”的规范化、合法化管理。对那些打着“求职私教”收割求职者“智商税”的不法行为,要通过“高额罚单”“失信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机制,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规范化、合法化开设“求职私教”课程。(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