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斤快递按3公斤计价、停车不满1小时按1小时收费……近日,快递等行业“向上取整”的收费方式引发公众关注。与快递费相似,停车、使用共享单车、使用共享充电宝……当前,不少领域都存在“向上取整”计量行为。当“向上取整”成行业惯例,是否合规却值得讨论,几块钱、几毛钱的差价背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容忽视。(7月15日《经济参考报》)
快递行业“向上取整”现象引发热议,而超市、餐饮等领域“反向抹零”的争议也屡见不鲜。面对小数点后的零头,商家的选择看似是简单的计费规则,实则折射出商业伦理的底色与发展的智慧。笔者认为,“向上取整”实为短视,“向下抹零”才是正道,既能维护消费者权益,更能赢得市场信任与长远发展。
无论是把2.7公斤按3公斤算,还是将7.96元按8元收取,这种“向上取整”的行为,本质是通过规则设计,将消费者零头“合法化”据为己有。从法律层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如实标注重量,《价格法》禁止标价外加价,而“向上取整”既虚报重量又违规加价,已然触犯红线。从伦理层面,商家以“行业惯例”为借口,实则将消费者视为“待割韭菜”,即便单次损失微小,但消费者累积的负面情绪终将反噬商家口碑。
与“向上取整”相反,“向下抹零”彰显商家对消费者的让利诚意。例如,餐饮店将20.4元抹为20元,超市将8.16元按8元结算,这种举措虽让商家损失几分钱,却为消费者带来切实的获得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微小让利能显著提升顾客满意度与复购意愿,最终以口碑传播与持续消费回馈商家。更重要的是,这种规则传递出“消费者优先”的价值观,让商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形成消费者与商家共赢的结果。
规则选择背后是商业逻辑的较量,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不可兼得。永辉超市因“反向抹零”被曝光后,股价下跌、门店客流减少,背离公平的“精明”最终反噬自身。在移动支付普及、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的今天,“占便宜”的旧思维必须让位于“共赢”的新理念,将小数点后的善意化作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