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振夜间经济活力,让城市“烟火气”与市容秩序和谐共生,我市最新制定出台《夜市外摆精细化管理十条措施》,从区域规划、经营规范到安全保障全流程“划重点”,既给商户“松绑”,也给市民“定心”。
当前,大力提振消费已成为首要任务,而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一张方桌、几把座椅、一顶遮阳伞,看似简单的外摆组合,实则搭建起人与城市深度互动的平台。对外摆商户而言,这不仅拓展了经营空间,更有助于更好地展示商品、增加经营收入;对消费者来说,能够在露天咖啡座、后备箱市集、街角花车等新鲜场景中,真切感受城市多元业态的独特魅力。
“外摆”摆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聚的是八方往来的人气,展的是城市开放包容的胸怀。外摆经营不仅打造出消费新场景、升腾起城市烟火气,更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新活力。
城市既需要整洁有序的环境,也需要温馨鲜活的活力。无论是为了延续城市独特的烟火气息,还是为了激发城市内在的发展活力,外摆经济都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尤其在民生需求日益凸显的当下,如何运用好城市管理这只“手”,平衡好民生需求与市容管理的关系,将外摆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同时释放更多积极效应,这考验着每一座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智慧。
在城市,并非所有道路都适合开展外摆经营。与其“一刀切”地禁止或盲目放开,不如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精细的管理。这样做既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能为商户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有效化解经营行为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何乐而不为?
一套优质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出台、落实与完善的全过程中,都应始终聚焦大众的需求与期盼。只有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留住城市的烟火气,让城市生活始终洋溢着蓬勃活力与美好希望。(刘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