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0 返回
10月8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畅玩了8天的游客陆续返程。当天上午,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一学生孟成,还在山东老家的田里掰玉米。国庆8天假,正好赶上秋收,他在家掰了7天半的玉米,8日下午1点左右乘车返校。(10月8日极目新闻)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孟成在老家玉米地劳动的视频走红网络,那双沾满泥土的手,那句“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的朴素心声,不仅诠释了孝心与担当,也向所有人呈上一堂来自田埂之间的“感恩实践课”。然而,在赞美“懂事大学生”之余,我们更应真正走进他身后的那片土地,读懂中国农民日复一日的艰辛,以及这种劳动背后所承载的生存现实。
近年来,不少学校试图通过“感恩演讲”“集体跪拜”等活动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却常因脱离生活实际而流于表演。相比之下,孟成的感恩没有停留在言语或仪式中,而是融进每一穗被掰下的玉米里,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感恩,不是被刻意教出来的情感,而是在生活参与中自觉生长的责任。
我们更应看到,孟成所承担的,不仅是一份孝心,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家庭的日常。当城市中的我们在享受假期时,无数农民仍面朝黄土,为抢收庄稼与时间赛跑,一句“玉米不及时掰会发霉发芽,父母半年辛苦就白费”,道出的正是农业生产的脆弱与农民收入的来之不易。
因此,我们不能仅把孟成视为“别人家的懂事孩子”加以颂扬,更应通过他的故事,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与农业的尊严。对家庭而言,应鼓励孩子从小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在真实的汗水中理解生活、共担责任;对学校来说,感恩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学生走进农田、社区、工厂,在实践场域中建立对劳动与劳动者的共情;从社会层面看,我们亟需打破“读书即为了脱离土地”的陈旧观念,重塑“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观。
孟成的故事,是国庆假期的一种“打开方式”,更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成长姿态:他们不忘来路,懂得艰辛,因而更知感恩。但愿这样的“弯腰”,不仅成为他个人成长中的宝贵一课,也能成为整个社会重新注视土地、理解农民、尊重劳动的一扇窗口。唯有当更多人愿意俯身倾听大地的喘息,读懂农民的付出,我们才能在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守住那份最朴素的土地伦理与感恩初心。
8天假期掰7天半玉米,被“懂事”感动之余,更要读懂农民的艰辛。与“踩着父母过去”的所谓羞愧教育、感恩教育相比,这才是真正的“感恩教育”!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