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0-17 08:3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黄石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奋进全省第一方阵。

用好用活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持续释放发展新活力。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推动增长极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破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难点痛点,持续深化国有“三资”管理、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等重点领域改革,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资产和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切实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着力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全市营商环境保持全国百强、全省标杆。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大临空、大临港”理念,充分发挥黄石作为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优势,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强化大联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武汉都市圈。要建设长江中游多式联运重要节点,全面提升黄石港口能级,扎实推动多式联运降本增效;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建强用好棋盘洲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联动创新区、智慧口岸;深入实施外贸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整体提升开放辐射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建设,着力优化布局、强化功能、做强企业、打造生态,加快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另一方面,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搭建开放平台,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要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的应用,建设“数字领航”“智能工厂”、5G工厂、智慧矿山,推动“黄石制造”向“黄石智造”升级。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抓改革、促发展、建支点,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聚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更有温度、更贴民心。要在就业上发力。针对在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多孩妈妈等重点群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要在教育上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更多“工匠型”技能人才。要在医疗上升级。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黄石样本”;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要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上创新。完善育幼服务体系,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坚守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重大原则,坚决筑牢发展新屏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要坚决维护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建设,确保粮食供给安全。要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增强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陈敬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