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诚信之基 照亮Z世代青春之路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10-22 08:55]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道德灵魂,是社会运行的重要黏合剂,更是每个人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即将肩负社会重任的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来说,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其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与社会和谐。这已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且迫切需要的时代任务。

Z世代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开放、多元的环境塑造了他们自信、独立和包容的品格。然而,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成长背景,也使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挑战。网络的匿名性、部分自媒体追逐流量的浮躁氛围,以及某些领域中的失信现象,都可能影响Z世代的价值观。学术不端、简历造假、网络传谣、消费欺诈、“饭圈”互撕等问题的出现提醒我们,Z世代的诚信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文化和制度层面的系统支持。

加强Z世代诚信文化建设,首要在“教”,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内心的道德自觉。诚信教育不能仅靠灌输,而应与时俱进、贴合时代。学校教育作为主渠道,应将诚信贯穿德育始终,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借助思政课程、专业教学、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传递诚信的价值。我们可以讲述诸如曾子杀猪教子、晏殊换题显诚等传统故事,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要结合现实,分析因失信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增强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尤其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体验、辩论、新媒体创作等Z世代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诚信对个人信誉、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让诚信成为内在的道德追求。

加强Z世代诚信文化建设,核心在“实”,要发挥真实榜样的带动作用。身边人、身边事往往最具感染力。我们应积极发掘和宣传Z世代自身的诚信典范,实现同龄人引领同龄人。比如,那些信守承诺、长期照顾家人或热心公益的青年;在科研学习中严守底线、拒绝造假的学子;在创业过程中坚持品质、赢得信任的年轻店主;以及在网络空间自觉辟谣、传播正向价值的意见领袖。他们的事迹真实而温暖,是诚信最具体的体现。通过广泛传播这些“身边的榜样”,树立可模仿、可实践的标杆,能够唤起Z世代的情感认同,使他们切实体会到诚信带来的回报与尊严,推动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加强Z世代诚信文化建设,关键在“制”,要通过制度约束筑牢诚信底线。文化与制度,如一体两翼,缺一不可。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必须建立并完善失信监督与惩戒机制。学校应严格学术规范,坚决治理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明确处罚规则并确保执行。社会方面,要持续推进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将学习、职业、经济等多领域失信行为纳入信用档案,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例如,对网络造谣、刷单炒信、恶意逃票等行为,除依法处理外,还应在升学、就业、信贷等方面予以限制,让制度发挥刚性约束作用,保障守信者权益,促使Z世代珍惜自己的信用价值。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Z世代是时代的“后浪”,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营造一个崇尚诚信、践行诚信、守护诚信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态,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年轻一代共同努力。当诚信真正融入Z世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日常,他们的青春道路必将更加光明宽广,也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深厚的诚信底蕴与道德力量。彭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