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被网友戏称为“卷尺哥”的深圳市民火了。2023年3月以来,“卷尺哥”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用卷尺对公共设施质量进行检查,并在抖音账号“跨行买手”发布千余条涉公共设施问题短视频,包括开裂的井盖、翘起的尖锐金属物、松动的砖块、道路相接处的不合理设计、未充分考虑的天桥等。多数短视频很快迎来后续措施,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维修或移除,有的甚至连夜施工,第二天就解决问题。
深圳“卷尺哥”走红网络,让人联想到福建福州市民龚灿宁的事迹:去年4月起,龚灿宁在抖音账号“龚灿宁全民监督”发布多条短视频,反映市政道路上的工程隐患问题,在他的带动下,不少粉丝向他投稿反映类似问题。龚灿宁通过抖音账号提供的线索,几乎都得到了积极回应,他和粉丝一道为市民提供帮助,切实参与城市治理,自身也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
“卷尺哥”以短视频反映公共设施建设质量、安全隐患、不合理设计等问题,很快引起职能部门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不少网友好奇:账号上这么多内容是如何被及时发现的?“最快可能今天发布明天解决”这个速度从何而来?
这是因为,“卷尺哥”发布的短视频中,蕴含着城市治理的精妙算法。
第一重算法: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公共机构、专业机构)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民生事项“监测—办理—反馈”机制,能够积极回应网友、市民的关切,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据报道,去年深圳开始探索“未诉先办”机制,主动切入包括抖音在内的40多个互联网主流平台,目前已主动发现线索17万条。针对网友关心的“‘卷尺哥’反映的问题为何能‘秒整改’”,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如是解释:“没有‘盯着账号的领导’,但深圳有一套盯着民生事项的平台和机制。”
第二重算法:短视频平台把涉公共设施问题视频推荐给感兴趣的用户,使相关问题引发更大的公众关注,继而把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的情况也推荐给用户。作为平台参与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平台的算法推荐让微观的个案处理和宏观的城市治理都充分公开,让政务公开、城市治理从“文字通告”升级为“可视化传播”,让政务反馈内容被更多人看到,方便市民参与和监督。在此过程中,平台的算法越是精准到位,越有利于推动个案处理和城市治理精细入微、精益求精。
第三重算法:越来越多的市民像“卷尺哥”那样,拿起手机随手拍下有关问题的线索,然后发在自己的平台账号上,推动有关问题和事项引起重视并得到解决。这有效降低了市民参与和监督公共事务的门槛,对现有政务反馈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市民参与城市治理也是一种正向的激励。平台算法识别网友的积极反馈,推荐给更多用户,激发更多市民的参与热情,让参与城市治理成为一种可感知、可传播的社会价值行为。
“卷尺哥”短视频中蕴含的城市治理算法,对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具有丰富的启示。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建议征集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金点子”激励体系,形成正向反馈效应,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愿越来越多市民都向深圳“卷尺哥”、福州龚灿宁学习,树牢主人翁意识,争当基层社会治理的监督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合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双向奔赴。(郭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