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本次艺术季期间,长江流域多个省份共同携手汇聚文艺力量,带领人们走进“长江历史文化长卷”,领略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长江精神的璀璨光芒。
千百年来,长江以水为脉,西引巴蜀,东接吴越,北通中原,南连潇湘。万千支流如血脉交织,孕育出一片生生不息的文明沃土。它哺育了两岸儿女,浇灌出华夏文明的根系脉络。这部奔腾不息的江河史册,镌刻着中华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印记,滋养着我们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家园。
江水虽柔软,亦能蚀岩凿峡,穿山越岭的力量在于不畏险阻的进取。它劈开夔门天险,冲刷西陵险滩,横贯巫山山脉,以“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斗志东流入海,这象征着长江儿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史。“灵动长江”舞台艺术展中的楚剧《汉口茶港》,就是以20世纪30年代汉口“东方茶港”为背景,通过青年茶人江汉生的命运展现茶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坚守民族大义的壮志豪情。长江水从未因峭壁而回流,长江儿女也不因艰险而退缩。如今,“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最美快递员”汪勇、“硬汉所长”邱建军……一代代“江汉生”们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毅,谱写长江沿岸新的奋斗图景。
大江亘古如斯,奔流至今,创新活水始终激荡生命活力。古代,水利工程奇迹都江堰的巧思,实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化水患为水利以润泽天府;近代,汉阳铁厂钢火映红长江夜空,轰鸣的机器声奏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曲壮歌,标志着民族工业自此发轫;现代,无人机编队如星河列阵,翱翔于长江之上,光电闪烁,“数智编钟”穿越时空,全方位还原古代编钟演奏的真实场景,以科技之力让古老的音律在新时代跃动;未来,将以“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长江流域始终是技术变革与思想创新的策源地。
长江以汇纳百川为志,纵横交错,尽显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黄金水道”,它自古就是中外文明的交汇走廊。长江流域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西亚、西欧和东南亚等地区,并带回异域的珍宝、冶炼技术和纺织技术,有力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此次“对话长江”学术交流活动,广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全球水博物馆联盟等众多国际机构参与,推动世界大河文明交流,让文化活水相互涤荡,彰显更加包容的对外姿态。这种“通江达海”的开放胸襟,使长江文化始终充满活力,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力量。
大江潮涌,文脉悠悠。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历史深处走向未来辉煌,长江以其磅礴的进取之力、不竭的创新之魂、博大的开放之志,深刻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随着长江文化艺术季的盛大举办,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正以更加自信的步伐,助推中华巨轮驶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