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啊,邻里间有点啥小矛盾,都得折腾好久,现在好了,社区有了新办法,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真是省心又安心!”3月31日,家住兴国镇林峰社区的居民李大爷微笑着说。
作为典型的老旧社区,林峰社区的历史遗留难题、房屋土地维权、家庭婚恋纠纷等矛盾问题突出。近年来,该社区聚焦综治信访短板弱项,采用“查、评、分、调、跟、访”六步闭环工作法,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推动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不断为建设“幸福林峰”赋能增效。
关口前移
实现“排查”全覆盖
为做到各类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社区一方面采取了“线上反映”和“线下排查”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县综治平台、镇综治办、网格小区来信来函和群众上门反映等多种渠道,不断前移排查关口,大力推行“撒网式”摸排,实现矛盾隐患“一网捕获”。
近年来,社区通过警综平台分流与网格排查深度融合举措,累计摸排各类矛盾纠纷事件260余件,接待来访群众180人次,布牢了矛盾风险防控“排查网”。
科学“评估”
及时化解矛盾
掌握矛盾纠纷事件发生原因后,社区按照事态发展、人员情况、频次周期等因素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重点人员管理、群体性矛盾、个性化矛盾”三类矛盾风险等级。
针对难以调解的利益群体矛盾纠纷,涉及人员较多、情节相对复杂的,社区联合镇综治办等相关部门共同介入、合力解决,做到完成一个、销号一个,规范管理。
2024年9月,社区网格员在开展入户排查时,了解到居民郑某多次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身上存在多处瘀伤。社区对郑某进行了情绪疏导,并通过其口述得知丈夫精神状态极其不稳定,存在厌世等心理,不仅网购了管制刀具,还录制发布了一段不良言论的短视频。
得知这一情况,社区协同镇综治办、辖区派出所对郑某丈夫进行了临时管控和送医治疗鉴定措施,及时化解了这起家庭矛盾。
建立“分流”机制
提升“调处”效率
社区综治中心做好各类矛盾的收集、整理、建档等工作,并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涉及主体,建立“内部分、纵向分、横向分”的矛盾分流机制。
对于社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化解;对于涉及主体不明确或涉及多个主体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负责上报镇综治办,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到社区进行集中调解;对于涉法涉诉的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则邀请驻社区律师、社区民警等力量共同参与调解,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社区书记吴莉介绍:“通过制定矛盾分流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责任,不仅大大提升了矛盾调处的效率,也形成了一个多方力量参与,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防止反弹
完善“跟踪”流程
社区注重抓好矛盾纠纷化解的中间环节,完善跟踪机制,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社区从人员、阶段、质效三个方面实行矛盾纠纷全流程跟踪,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再落实、再排查。
同时,社区还注重收集矛盾当事人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反馈,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防止矛盾回潮反弹。近年来,社区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件250余件,切实做到了各类矛盾纠纷事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定期“回访”
形成工作闭环
为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长效性,林峰社区还不断完善回访机制。社区定期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重点针对易反复的矛盾纠纷和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进行关注。
通过回访工作,社区能够及时发现新的纠纷苗头并采取措施予以化解,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的再次发生。同时,社区还注重总结调解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形成了“排查-评估-分流-调解-跟踪-回访”的工作闭环。
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探索治理创新之路,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努力打造更加平安稳定的社区家园。(记者 吴天韵 通讯员 邢灵风 李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