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连邻里”志愿服务队:“微服务”撬动“大治理”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5-08 10:36]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在黄石港区天虹社区,提起“红连邻里”志愿服务队,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是一支了不起的志愿队伍!”

何为“红连邻里”?天虹社区党委书记戴俊介绍:“红,象征党员的先锋力量,彰显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连,取连结、联系之意,体现党员发挥的作用,串联起邻里间的沟通纽带。”

据介绍,该服务队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积极投身社区事务,通过倾听诉求、化解矛盾,将党组织的关怀融入到社区治理之中,既架起了党群连心桥,又编织起睦邻友好网。

志愿服务破解居民“上楼难”

黄电小区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住户大多数是老年人,加装电梯成为高楼住户多年来的愿望。

然而,低楼住户起初不够配合。“红连邻里”的志愿者轻轻敲开低楼住户的门,宣传政策、讲清加装流程,终于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使加装电梯工作顺利推进。

退休老党员彭国森是“红连邻里”的一员。在做低层住户的思想工作中,他亮明身份、讲清道理、以情感人,很多不理解的住户在他的努力下转变了思想。

在加装电梯的施工过程中,“红连邻里”的志愿者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化解矛盾、协商事项,并建立了居民公约。对加装好的电梯制定了工作共识,为后期电梯的维修保养起到关键作用。

到目前,黄电小区17部加装电梯已全部投入使用,有效地化解了高楼住户出行难的问题,让老旧小区焕发了新活力。

2024年,黄电小区加装电梯项目获评全省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社区居民感慨:“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效,是‘红连邻里’发挥了大作用。”

“微服务”美化小区环境

面对社区高空抛物、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红连邻里”志愿服务队果断出击,解决问题。

志愿者认为,小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只有解决了百姓身边的问题,才能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

志愿者李群红、余爱英、马兰是清洁家园的“黄金搭档”。他们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群众着想,无论是寒暑季节,都坚守在清扫一线。

在天虹社区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到“红连邻里”的志愿者在忙碌着,清除卫生死角、铲除“牛皮癣”、捡拾地面垃圾、摆放不整齐自行车、劝导不文明行为,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去年夏天,志愿者发现一栋楼顶有大量生活垃圾。他们不畏天气炎热,铲的铲、装的装、背的背,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硬是坚持把垃圾清理完毕,使楼顶变得清洁干净。

2024年,天虹广场改造升级后,针对如何管、谁来管的问题,“红连邻里”志愿服务队队员提出“分区自治”的管理模式。

志愿者根据各自的喜好,有的负责护养花草,有的负责打扫卫生,有的负责修剪苗木。大家共同努力,将广场管理得井井有条,有效地美化了社区环境。

服务群众“零距离”

“服务好居民群众,就是我们成立‘红连邻里’志愿服务队的初衷。”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群红介绍。

为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服务队每天安排志愿者值班,接受群众来访,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据介绍,“红连邻里”自成立以来,就推行“365工作法”:即由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小区自管委、社区工作者三方联动,做好人员服务保障;建立6类服务清单,即收集水电维修、矛盾调解、文化文艺活动需求等6个方面的问题;主动关怀5类人群,即针对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重病患者、新生儿家庭、纠纷家庭结对帮扶。

“365工作法”实行以来,志愿者各司其职,共同为居民做好服务。

每周二,志愿者陈幼红会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修修补补,提供上门服务。

志愿者牛茂发则定期在社区爱心驿站组织“老友茶话会”,让孤寡老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其他志愿者经常开展巡逻活动,保障社区安全。一次,马兰在巡逻中发现75岁独居老人丁师傅晕倒在健身器材旁,面色苍白。马兰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向社区工作人员汇报。由于送医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据介绍,今年,“红连邻里”已救助3位突发疾病老人,成功阻止电信诈骗9起,调解矛盾纠纷14起。

如今,“红连邻里”的志愿者已发展到52人,成为一支强大的服务力量。“有困难,找红连”,目前已成为天虹社区居民的共识。(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张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