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初夏的阳光洒在金湖街道石任村的共享菜园里,黄瓜、茄子、辣椒、豇豆、毛豆……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长势喜人。
“周末带孩子来施肥除草,既亲近自然,又能吃到亲手种的有机菜。”来自大冶城区的胡先生指着自己认领的20平方米菜园,满脸笑意。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不仅是城市家庭的“田园驿站”,而且承担着石任村以“共享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
土地“活”起来
从抛荒农田到城市“后花园”
曾经的灵峰山脚下,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闲置土地长满杂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今年3月,石任村“两委”在街道支持下启动“共享菜园”项目,将碎片化土地整合为10亩标准化园区,划分80个15—30平方米不等的“微农场”,配套大棚、蓄水池和监控系统,打造“可追溯、可体验、可定制”的都市农业新模式。
“土地流转费每亩280元,村民还能参与园区管理获得工资。”村支书石永强算起经济账:企业认领全托管地块每平方米年费80余元,家庭半托管套餐含种子、农具和有机肥,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管理服务、农产品销售实现多元增收。湖北乐卡公司一次性认领120平方米地块,既保障员工食堂绿色供应,又开辟团建新场景。“找到一个绿色健康食材原产地供应链,吃得放心。”公司大冶区域负责人范文超说。目前,武汉、黄石等地近20户家庭和企业入驻,村集体年增收超5万元。
业态“融”起来
田园综合体催生“美丽经济”
日前,沿着栖儒桥港漫步,田园观光游客穿过油菜花海,“鱼鳞坝”水域中孩童追逐浪花,露营基地的帐篷点缀青山绿水。石任村以共享菜园为支点,撬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构建起“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养生”的全季旅游链。
在36亩稻虾共养基地,游客既能垂钓小龙虾,又能体验插秧农耕;村民用自种蔬菜烹制农家菜,柴火灶升腾的炊烟勾起城里人的乡愁回忆。“周末单日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土鸡蛋、干豆角供不应求。”村民余细珍从传统农妇转型为园区讲解员,每月增收2800元。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鱼鳞坝”水上乐园带动周边4家民宿、2家农家乐增收超百万元,全村旅游综合收入同比翻番。
文化基因的注入让乡村更具魅力。石任村“乡土音乐会”上演传统采莲船表演,积分制兑换市集上,村民用文明行为积分兑换的菜籽油、有机米成为抢手货。“过去村民‘等靠要’,现在争着学电商、搞接待,精气神大不一样!”驻村干部感慨。
治理“新”起来
数字赋能构建乡村发展共同体
“清扫村道加5分,调解邻里矛盾加10分,积分能换米面油。”村民郭玉芳展示手机里的“村庄事务管理平台”,她因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累积120分,成为首批“治理之星”。石任村创新“数字+”治理模式,通过行为量化积分、线上议事厅,激发村民共建共治热情。
在共享菜园,村企合作开发的微信小程序,提供地块认领、农事提醒、蔬菜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站在灵峰山观景台俯瞰,共享菜园与稻虾共养水田的阡陌交织成绿色网格。金湖街道以石任村为核心,规划乡村振兴示范带,整合周边村庄资源发展特色种养、研学教育、康养旅居等业态。
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石任村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城市家庭在共享菜园收获的不只是蔬菜,当村民在家门口端稳“生态饭碗”,当城乡要素在田园综合体中自由流动,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