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我们还要继续讲,要生动朴实,要接地气……”19日上午,阳新县富池镇富池口村老党员黄新洲笑着跟同伴分享经验。
今年以来,在富池口村,一场以退休老党员为主力军的党建创新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这个村居合一的镇中村,常住人口近2000人,139名党员中55岁以上的有93人。
面对“党员年龄偏大、服务资源有限”的现状,该村以“银龄先锋·幸福邻里”为题,以退休老党员为主,打造“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先锋队,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服务践初心”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基层治理之路。
线上线下结合 坚持以学铸魂
富池口村把强化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为打破传统学习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老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
村里定期举办老党员专题学习会,观看红色经典电影,重温入党誓词,开展沉浸式教育,让党员干部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激发爱国爱党之情。
“这样的学习,让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老党员邓菊梅说,考虑到部分老党员行动不便,村里借助线上平台,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推送“党史微故事”和政策图解,让老党员随时随地就能开启学习,了解最新动态。
升级服务模式 弘扬奉献精神
“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是富池口村党建品牌的重要载体。村里根据老党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组建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小组。
71岁老党员黄新洲第一个响应号召,成为“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政策宣传小组的老党员深入湾组,为村民解读党的惠民政策,普及法律法规。
矛盾调解小组的老党员凭借在群众中的威望,成为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润滑剂”。村民张大爷因陈奶奶家门口堆积的木柴杂物产生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关系一度紧张。矛盾调解小组成员廖柏家主动上门调解。
调解过程中,廖柏家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陈奶奶同意搬走门口杂物,两家人握手言和。
文化传承小组的老党员致力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擅长剪纸的尹阿姨教村里的妇女和孩子学习剪纸技艺。从简单的图案开始,她耐心地指导孩子们,一步步培养大家对剪纸的兴趣。
“银龄先锋”柯常亮长期生活在村里,了解村情民意。柯常亮和流入党员聚焦“三务”公开、工程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构建起“日常监督+专项督查+民意反馈”的监督体系,确保村务公开透明。
红色阵地赋能 促进代际共融
为了给老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富池口村在红色议事厅设立了“银龄先锋”工作室,打造“党群服务圈”。工作室配备了办公设备,为老党员议事、接待群众和开展服务提供便利。
“银龄先锋接待日”活动每周二、周五在红色议事厅开展。老党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村民反映村里的道路照明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老党员记录下来后,积极与村委会沟通协调,最终促成路灯安装,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
“党员示范岗”的设立,让党员志愿者亮明身份,主动对接困难群众需求,认领“微心愿”。
此外,“银青结对”机制让老党员与年轻党员、青年干部紧密联系在一起。
老党员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年轻一代指导和帮助。年轻一代则为老党员提供信息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方法,方便获取信息和参与线上学习。
年轻党员和青年干部还为老党员提供生活便利服务,如帮忙网上购物、养老保险认证等。这种结对帮扶机制不仅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还提升了年轻一代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代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了“老带新”“新助老”的双向成长。
富池口村“银龄先锋·幸福邻里”党建品牌的创新举措,有效整合了老党员的资源和力量,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促进村庄和谐发展。(通讯员 卢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