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陆区杭州东路泉塘段正在进行紧张的管网改造施工,同步施工的还有广州路与白马路交会处等4处。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主汛期,下陆区未雨绸缪,“备战”防汛。
作为中心城区,下陆区的防汛备汛工作一直目标清晰,始终将城市排渍防涝放在突出位置,为此该区加快项目建设,精细城市管理,通过提前部署、科学防控,打好防汛“主动仗”。
杭州东路泉塘段管网改造正是下陆区排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众多子项目之一。据介绍,下陆区排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于2024年12月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排水管网35公里、改造港涵5公里。旨在通过改造,增强下陆区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降低城区内涝风险。
目前,已完成4处严重渍水点管网改造和4处箱涵清淤工作。计划在7月前完成扬州路与广州路段等13处点位的管网改造和下卫路箱涵等3处箱涵建设。并计划更换下陆大道、沿湖路、东方大道、发展大道、106国道、磁湖路等多条主次干道上500座宽边铸铁窨井盖。
备受关注的团城山片区“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同样迅速,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团城山片区五一湖排口、闻泰花园酒店以西排口、磁湖湿地公园七号排口等环磁湖排口,涉及的上游周边小区、企事业单位内管网混错接点进行改造,以及广州路、苏州路等部分市政排水管网进一步改造完善和现状管渠清淤疏浚。项目自年初施工以来,已累计完成73个点位排查,半山骊园小区、黄棉小区、电信传输局黄石分局、供电小区、统战小区等10个小区已完成雨污水混接分流整治,武夷花园等11个小区此项整治正在施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雨污水管道敷设7900米、雨水排水明沟砌筑800米,改造雨污水混错接538处。
同时,下陆区牵头制定完善区级城市排渍指挥部办公室机制和区级防汛排渍应急预案,根据管网疏浚、渍水点改造等排渍防涝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责任人,切实筑牢城市防涝“安全堤”。
为构建工作合力,该区建立城管、建设部门与施工单位互联沟通机制,组织对城区主次干道易渍易涝路段、桥隧、排水管网等进行摸排处置。截至目前,累计清掏雨水进水井1348座、雨污水检查井536座,疏浚雨水管网34.81公里(含计划内31.6公里、计划外3.21公里)、污水管网8.9公里(含计划内5.83公里、计划外3.07公里)。
此外,下陆区应急储备同样充足。不仅提前储备编织袋25000条、铁锹750把、应急发电机5台、移动泵车1台、潜水泵40台、抽水泵20台、安全设施500余件等应急物资,还安排专人对应急设备、设施提前进行维护、调试。同时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常态化工作调度和巡查督办制度,实现城市防涝排渍从注重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在300余人的应急防汛队伍基础上,新增一支30人的专业防涝排渍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抢排能力。(记者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