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小区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自开展“宁静小区”建设工作以来,黄石港区高度重视,积极谋划选定天方社区人事局小区、黄石港社区江岸名城小区、沈家营社区冶电二村小区3个小区作为建设试点。
为做好这一工作,黄石港区结合实际,以“降噪、文明、共建”为目标,指导小区所在社区精心规划,采取多项措施,稳步推动“宁静小区”建设,营造了和谐宜居环境,提升了居民满意度。
制度先行,凝聚共建共识
黄石港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优化宁静小区建设指标体系。从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畅通工作机制等24条指标开展建设工作。
发挥制度优势,加强部门协同。生态环境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小区物业共同发力;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自觉遵守管理规约,增强居民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制定并完善《宁静小区行为公约》。明确规范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噪声管理、文明健身、车辆禁鸣通行等行为准则,将公约内容制作成醒目的展板,张贴于小区显著位置,确保每位居民都能知晓并遵守。
推出《宁静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承诺书》,举行共建“宁静小区”承诺书签约仪式,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深入楼栋,动员居民参与签名活动。
针对广场舞爱好者、装修业主等关键群体,收集多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守约”的良好氛围。
组建“宁静小区”监督小组,由居民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对违反承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确保“宁静小区”建设落到实处。
宣传引导,营造文明氛围
为系统推进“宁静小区”建设,黄石港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噪声污染防治水平提高。
重点针对消除大声喧哗、车辆鸣笛、宠物狂吠、噪声施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宣传引导。各单元楼栋门口张贴“请勿大声喧哗”提示牌,提醒居民控制进出及日常生活产生的噪声。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文明公约,宣传社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共建意识。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向小区居民讲解建设“宁静小区”的政策、意义和做法,在小区内的健身场所,如室内福客篮球馆、室外网球场等区域,张贴“请勿高声喧哗、文明健身”等标语,倡导居民文明使用健身设施,避免因健身活动产生噪声影响他人。
同时,在社区健身小广场的花坛处标注宁静标语,将文明理念融入小区景观,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明行为的引导。
完善设施,规范小区秩序
为从源头减少噪声的产生、传播,提升环境的安静度,黄石港区系统谋划创建工作,完善小区噪声基础设施建设。
为规范小区内机动车通行秩序,减少交通噪声污染,在小区出入口及主要道路设置了禁止鸣笛和限速的提示标识。通过设置标识,有效提醒驾驶员在小区内文明驾驶,降低车辆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保障小区内居民的出行安全与生活宁静。
物业安保人员每日开展定时巡逻,对违规鸣笛、超速行驶车辆进行登记记录,通过小区公告栏公示违规车辆信息,督促居民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优化小区公共设施,布设噪声防治警示牌,指导小区加装、改造隔音屏、绿化降噪带、电子滚动屏等设备。通过硬件改造、智慧宣传等形式,运用技术手段对噪声进行溯源管控,从源头上减少噪声传播,打造和享受具有“内外兼修”的宁静家园,让每个小区居民都能“静”享生活。(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