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江洋水库巡逻
上周末,月牙湾飘着烧烤的烟火气,江洋水库送来清爽的风,民警在夏夜巡逻的同时,为游客开展防溺水宣传。随着网红打卡点的持续火爆、黄石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欣欣向荣,老下陆这片曾经的工业重地正焕发新的生机。
面对新的变化,黄石市公安局下陆区分局老下陆派出所民警扎根基层,切实履行“派出所主防”的关键职责,创新“三微工作法”,做到群众求助第一时间响应、风险动态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精准掌握辖区动态,全力降低各类治安风险。
警网格“微治理”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多亏了你们,事情解决了,我们都舒心了。”老下陆街道一小区的居民代表刘师傅在与该小区物业经理王先生达成一致后,对帮助他们调解的“警+N”社区警务团队竖起大拇指。
刘师傅居住的小区因新建停车场及收费问题,引发了小区住户的不满。6月30日,一名住户掰断了小区进出口道闸,使得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爆发。双方从道闸赔偿问题扩大到停车收费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有升级趋势。
老下陆派出所民警参与调解矛盾纠纷
接到报警的老下陆派出所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联动调解机制:会同老下陆街道综治中心、社区干部、物业公司,张贴公布相关改造手续和收费批文,协同社区网格员收集民意,调解前充分征求双方意见……经过多方耐心细致地调解,最终的结果让物业、住户“双满意”。
“我们警力有限,但民力无限。”老下陆派出所所长饶庆表示,派出所的辖区虽然只有4个社区,却涵盖了学校、医院、景区网红打卡点、产业园区等不同类型的重点单位,通过警网格融合工作法,构建“1+1+N”社区警务团队,即1名民警带队,1名辅警协同,吸纳治保会成员、社区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物业、商户、企事业单位保卫人员等社会力量加入,形成一支“警+N”的群防群治队伍。
民警参与“陆小警”宣传活动
这支队伍不仅开展义务巡逻,还深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成为掌握社情民意的“瞭望哨”。老下陆派出所以“五进”工作为基础,通过“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法治宣传”,切实做到“访民情、解民忧、护民安”。
“30年的桂花树不容易,你们几代人的邻居更不容易。”5月中旬,老下陆派出所通过“快调快处”,当场调解了一起因树枝影响采光引起的邻里纠纷。社区民警和调解员通过对双方法理情的沟通,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让砍掉的枝丫重新萌发和睦的新芽。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老下陆派出所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1起,分流非警务警情51起,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有力维护了辖区治安的和谐稳定。
当好平安宣讲员
下好主动预防先手棋
民警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未知链接不点,电话手表卡不借,陌生水域不去,校园欺凌不沉默。”6月初,老下陆派出所民警陈嘉欣来到黄石墨斗山学校,开展“防欺凌、防溺水、防电诈”安全教育宣讲活动,为学校师生筑牢安全防线。同一天傍晚,老下陆派出所民警和平安义警、湖北理工学院志愿者组成的反诈宣传队,来到了袁家畈社区樱花园小区,敲门入户为这里的居民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防溺水知识宣传。
民警上门开展反诈宣传,阻止居民上当。
结合“平安建设”的工作要求,老下陆派出所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协同发力,由商户、居民、单位安保力量组成的平安义警又化身平安宣讲员,将反诈、防溺水、禁毒等安全宣传教育的“微课堂”,融入社区、学校、企业、商铺、家庭不同场景,通过小故事、真案例、家常话,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这哪里是一本万利的‘原始股’,这是精心设计亏钱的‘坑’!”今年3月,老下陆派出所接到平安义警反馈信息,称辖区居民范先生的母亲陈婆婆可能正遭遇电信诈骗,请民警帮忙上门劝说。接警后,民警陈浩与辅警王梓航、张金洲迅速赶到陈婆婆家中。
通过沟通、交流,民警得知有人向陈婆婆“透露”一款“高端羊奶粉”准备上市,有渠道购入“原始股”赚钱。陈婆婆并不懂股票,但听说能赚钱补贴子女,便赶紧回家准备拿养老钱投资。陈婆婆的儿子范先生得知后,觉得事有蹊跷,在一番了解后感觉这是电信诈骗,可母亲却不信,这才联合身边的平安义警联系民警,请民警帮忙劝说。
民警通过查询该“羊奶粉”品牌发现,其企业已经上市,有了股票代码,不存在“原始股”情况。通过与陈婆婆细致沟通,了解对方话术后,民警断定这是虚假投资理财的骗局,遂帮助陈婆婆逐步拆解骗子的话术漏洞,最终让陈婆婆信服,避免了她的养老金被骗。
记者了解到,老下陆派出所通过平安义警、网格员的“瞭望哨”,将预防走在前,帮助群众减少损失。不仅是反诈,暑假期间,老下陆派出所联动社区,通过为水库安装“电子眼”、红外感应自动报警系统、加强危险水域巡逻防控、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防溺水视频“微课堂”等方式,将防溺水工作抓牢抓实。
办好民生案件
织密社会治理“防护网”
“电动车一定要记得将钥匙拔出,以免被人盗走。”当老下陆派出所民警黄灯灯将追回的红色电动车交还给徐女士时,认真叮嘱徐女士。
6月8日下午,市民徐女士骑电动车上班时,将车停在了下陆区发展大道与东方大道交叉口,却忘记将电动车的钥匙拔出。当徐女士下班时才发现,她的车被盗了。
车的价值虽不高,但对于上下班路途较远的徐女士来说,这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没了电动车出行不便。于是,徐女士拨打110报警。
老下陆派出所民警接警后,在下陆区分局“情指行”一体化作战中心的协助下,不到一天时间就将盗窃徐女士电动车的嫌疑人汪某抓获,并追回被盗车辆。
徐女士拿到电动车时,不停地夸赞民警效率高:“真没想到第二天就能骑着电动车上班了,太感谢民警了。”
民生案件无小事,这些看似案值细微的民生案件,实则是衡量平安建设的“晴雨表”,也是检验公安民警为民初心的“试金石”。老下陆派出所坚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点滴小事,织密社会治理的“防护网”,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聚焦群众“微需求”
架起警民“连心桥”
8月3日,市民刘先生轻松地拿着证明材料,从老下陆派出所离开。而在几天前,他却是一脸焦急地来到派出所。7月31日,80后的刘先生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派出所提供其一代身份证与二代身份证属于同一人的证明。
户籍民警朱云霞根据刘先生的身份证号码查询得知,刘先生祖籍安徽,2000年从安徽迁入黄石,但当年的档案里却缺少了重要的迁移证。就在刘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朱云霞仔细地向刘先生了解其工作经历,发现他曾于1998年来黄石读书,很可能在那时办理了迁移证。
于是,朱云霞立刻翻找1998年的档案材料,果然在其中找到了刘先生的迁移证,很快为他办理好证明。刘先生在事成之后,第一时间向派出所表达了谢意。
老下陆派出所辖区老年人较多,有的老人出行不便。对此,老下陆派出所推出上门办证服务,特别是上门为辖区养老院开展集中办理服务。同时,派出所还在户籍窗口设立了“绿色通道”,为学生、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周末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据统计,今年以来,老下陆派出所开展上门服务60余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各类户政业务40余件,用实际行动架起了一座坚固的警民“连心桥”。(记者 李飞 通讯员 侯文念 潘拓)